對于嬰幼兒來說,由于身體各功能都還不健全,因此飲食方面有許多注意:容易產氣脹肚的蔬菜,如洋蔥、生蘿卜、豆類等不宜讓嬰幼兒多吃;酒、咖啡、胡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不應給孩子食用;要認真檢查魚類、蝦蟹、排骨等食品,確認無刺和骨渣后方可讓嬰幼兒食用;嬰幼兒不宜多吃含粗纖維的蔬菜,如芥菜、黃花菜等。2歲前的小兒乳牙未長齊,咀嚼力差,不宜食用此類食品;豆類不能直接給孩子食用,如花生米、蠶豆等,另外,核桃仁、杏仁等食品應磨碎或制醬后再給孩子食用;油炸食品和糖類食物不宜讓孩子多吃,否則,既影響孩子食欲,又容易造成齲齒。此外,在嬰幼兒時期,還需要忌食以下這些具體的食物。
1.杏子:性溫熱,味甘酸,極易生熱助痰。有句民諺叫做:“桃飽人,杏傷人。”特別是小孩,更不能多吃,吃多了會長熱瘡。
2.櫻桃:性熱,味甘,根據古代中醫的經驗,小孩是不能吃的。吃多了會導致發燒、發熱。而且不止小孩,凡是生病的人,都不宜吃。
3.石榴:性溫,味酸甜。嬰幼兒期間切忌食用,會損壞牙齒,加重齲齒疼痛,使牙齒變黑,而且小寶寶石榴吃多了,容易發熱痰鳴,并加重急性支氣管炎咳喘痰多等癥狀。所以,嬰幼兒要少吃石榴。
4.人參:為甘溫補氣強壯之物,雖說人參是好東西,但是嬰幼兒忌食。因為嬰兒為純陽之體,內臟器官尚未發育完善,補綴調節功能差,而人參大補元氣,與純陽之體結合,有一種火上澆油的弊端,小孩吃了有害無益。而且古人還說道:“濫用人參,毒如砒霜。”
5.糖果:無論白糖、紅糖、飴糖、冰糖,兒童都不能多吃,特別是晚上睡覺前更不能吃,否則多吃久吃,最容易讓牙齒變壞,遭到牙蟲的侵害。
6.紅棗:性溫,味甘,古今老中醫都不建議小朋友多吃常吃,因為多吃大棗有幾個壞處。首先容易讓牙齒生病,其次容易讓肚子生蛔蟲,最后兒童經常吃棗還容易傷脾胃。
7.龍眼肉:俗稱桂圓肉,性溫熱,味甘甜,小孩吃多了難消化,而且還容易上火生痰,所以嬰幼兒不宜多吃。
8.白果:性平,味甘苦澀,略有微毒,嬰幼兒切忌服食,最重要的是防止嬰幼兒食后引起銀杏中毒。
9.胡椒:性大熱,味大辛,嬰幼兒切忌多吃常吃。李時珍還親自感受到“時珍自少嗜之,歲歲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漸知其弊,遂痛絕之,目病亦止。”由此可見,幼兒少年應當忌食胡椒,否則對眼睛不好,而且吃多了還會影響到兒童肺的發育。
10.竹筍:性涼,味甘,古代醫家認為小兒不宜多吃,主要是由于竹筍不易被消化吸收。而且現代醫學還認為小孩多吃竹筍會妨礙對鈣和鋅的吸收。
11.糯米:其性黏膩,難以消化吸收。嬰幼兒消化能力弱,因此應忌食。不過可以用糯米煮粥喂寶寶吃。
12.黑大豆:會讓人腹脹,吃多了還會損傷脾胃。由于嬰幼兒時期脾胃尚未發育完全,消化吸收能力弱,切勿多吃。
13.荔枝:性質溫熱,多吃極易上火,且對牙齒的保健也有害處,產生口腔內熱,形成齲齒等口腔病癥。正因如此,嬰幼兒切忌多食。
14.豆奶:豆奶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植物蛋白,而且豆奶中含鋁也比較多。嬰兒長期飲用豆奶,可使體內鋁增多,影響大腦發育。特別是4個月以下的嬰兒,更不宜單獨用豆奶喂養,豆奶只可作為補充食品。喂養寶寶還是以牛奶為好,如因某種原因,一時無牛奶,必須以豆奶喂養時,則需注意適時添加魚肝油、蛋黃、鮮果汁、菜水等,以滿足嬰兒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最后,希望上面列出的這些不適宜嬰幼兒吃的食物,能幫助到有寶寶的父母們。在日常喂養嬰兒的過程中,避免不合理的飲食,讓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