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上的外交風云
禮賓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先頭部隊和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宴則是國賓訪問日程中的重頭戲。國宴上的互動也因此成為了國與國之間增加了解、促進友誼和加強合作的關(guān)鍵點。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外交禮儀則是整個外交活動的神經(jīng)末梢,細微而敏感。很多老的外交官都曾表示,禮儀上稍有不慎或預(yù)料不到,就會出現(xiàn)負面效應(yīng),小則影響到個人尊卑,大則影響到國家形象。因此,國宴并不是普通的請客吃飯,前期的調(diào)查研究,后期的精心準備,才成就令人稱道和感動的國宴活動。其中彰顯出的細膩幾乎成為每一個外交官共同的特質(zhì)。
“讓他們吃飽了再走”
上世紀60年代,中蘇論戰(zhàn)開始以后,雙方在各自舉行的國宴上發(fā)表的正式講話中常有批評對方的言論。每到此時,總有一些外國使節(jié)離席以示抗議。當時國宴的慣例是把講話安排在上熱菜以前,因此,很多使節(jié)還沒等吃飯就走了。當周恩來總理發(fā)現(xiàn)使節(jié)餓肚子走的時候,立即指示禮賓司,以后講話放在上第三道熱菜之后,“讓他們吃飽了再走”。
新中國成立以后,周總理親自指導(dǎo)外交工作,在很多老外交官眼里,總理細致周到的工作風格深深地影響了日后的禮賓工作。總理一直強調(diào)禮賓無小事,而且在安排上一定要根據(jù)客人的情況而定,嚴謹細致。
排位是國宴上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各國的外交接觸,除了以談判桌做主要舞臺,餐桌亦是舉足輕重。一頓成功的晚宴可增進兩國關(guān)系,但若安排不夠細密,隨時會變成一場災(zāi)難,首當其沖的往往是“排位”的工作。而這些“功課”都需要事先詳細的準備和調(diào)查。
“誰坐在我們主席旁邊,誰坐在哪張餐桌前,哪國和哪國最好不要安排臨近等等,這些都是很大的學問。無論什么國家,對于國宴座次排位都是很講究的。”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首任大使、前禮賓司代司長魯培新說。當年,周總理十分重視排位工作,親自打電話過問并安排座次,認真細膩的工作風格直到現(xiàn)在都讓他記憶猶新。
“賓至如歸”一直都是宴會上想要達到的最佳效果。國宴的氣氛正是希望拉近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增進友誼、加強合作。1992年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首次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動,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隆重的國宴。
魯培新對此次國宴印象深刻。根據(jù)他回憶,事先準備時,在擬定菜單和用什么酒的問題上作了特殊的考慮。經(jīng)過反復(fù)研究,擬出了一個適合俄國人胃口的菜單,其特點是不用海參(俄國人不喜歡吃),菜量要大。俄羅斯人喜愛烈酒,但當時我國已經(jīng)實行禮賓改革,國宴上取消用烈性酒。但基于俄羅斯客人的習慣,特別是葉利欽有飲酒的嗜好,此次又是葉利欽擔任總統(tǒng)后首次訪華,于是此次國宴破例在宴會上用茅臺烈性酒。
“那次是破例用了烈酒,但宴會氣氛特別好,葉利欽感到非常貼心,很高興。主桌賓客喝了2瓶茅臺,葉利欽一人喝了足足有半斤。”魯培新笑著回憶。
重細節(jié)增進外交情誼
細致貼心一直都是我國禮賓工作的首要原則。很多老的外交官回憶起宴會上的點點滴滴,都深深感慨于此,禮賓工作中注重細節(jié)和貼心的程度令很多外國元首感動。
1992年10月,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是在兩千多年的中日交往中,首次天皇訪華,意義非同尋常。這次訪華同樣引起日本各界、特別是日本新聞媒體的關(guān)注。幾乎所有電視臺、報社都派了記者,詳細跟蹤報道訪問中的一些花絮。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很注意天皇在華活動時的細節(jié),想尋找天皇一些失禮的場景。
天皇在上海訪問時,歡迎宴會上將有一道大閘蟹。日方事先獲知此菜后提出取消這道菜,原因是擔心記者拍下天皇吃螃蟹的鏡頭形象不好。為了去除尷尬,廚師將蟹肉剔出來,保留了蟹蓋,天皇吃時,根本不用手掰。宴會那天晚上,許多日本記者將鏡頭對準了天皇,就等拍下天皇吃螃蟹的鏡頭。結(jié)果,天皇從容地將蟹蓋打開,輕松地吃了螃蟹,一群記者撲了空。為此,天皇稱贊“中國朋友真有辦法。”
類似的故事很多,而最讓前駐津巴布韋大使黃桂芳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的中非合作論壇。這同樣是中國外交史上一次重要的會議。當時,非洲48個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北京峰會,這在世界外交史上前所未有。而其中非洲第一位女元首利比里亞總統(tǒng)艾倫·約翰遜-瑟利夫正值過生日。當胡錦濤主席在第一時間向她送生日祝福時,女總統(tǒng)十分感動,“這是我第一個在中國度過的生日,也是最難忘的一個生日。”
當晚,釣魚臺國賓館不但準備了手工編織的“百福”紅色中國結(jié)作為禮物,而且在她床頭擺放了象征幸福吉祥的“福娃”。另一位馬里總統(tǒng)杜爾也過58歲生日,生日宴會上,中方特別準備了長壽面、壽桃和富貴長壽圖等國畫禮物,同樣令杜爾總統(tǒng)感到十分欣喜。
外國元首青睞軍樂團
說到國宴,不得不提將宴會氣氛推至高潮的解放軍軍樂團。國宴上,軍樂團的演奏是我國國宴的一大特色。“并不是說別的國家沒有,而是我們國家的軍樂團演奏很周到。”魯培新說。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的訪問。在國宴上,周恩來總理事先特別安排了樂隊演奏美國民歌和尼克松家鄉(xiāng)的歌曲《美麗的亞美利加》和《牧場上的家》。當時,周總理對軍樂團表示,“《美麗的亞美麗加》這首曲子是尼克松總統(tǒng)就職時選的曲子,他是個音樂內(nèi)行,我們選這首曲子讓他像回到自己家鄉(xiāng)一樣親切。我們選擇這些曲子是表達中國人民的友誼。”
尼克松在國宴結(jié)束后,特別在周總理的陪同下到軍樂團樂隊對他們表示衷心祝賀和感謝,并對中方周到的安排贊不絕口。當時,外電稱,中方給予了尼克松總統(tǒng)親切有禮貌而又恰如其分的禮遇。
建國60年來,國宴無數(shù),專門向我國軍樂團表示感謝的國家元首絕不僅是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一人。每次國宴上,軍樂團都會事先準備兩國的特色民歌民謠,很多總統(tǒng)和夫人都在宴會結(jié)束后專門要求向軍樂團敬酒致謝。
特別是非洲的一些國家,在國宴上聽到軍樂團演奏他們國家的國歌和民歌后,特別提出要求能否把軍樂團的演奏錄下來,讓他們帶回去在盛典時播放。“他們都說我們軍樂團的演奏要比他們自己國內(nèi)的演奏水平高出幾倍。”魯培新為此頗為自豪。
這些成就的背后同樣是軍樂團精益求精的追求。很多時候收集來的一些國家的民歌小調(diào)只有錄音帶,并沒有樂譜之類的東西,軍樂團于是對照錄音帶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將音樂分解開,并再次配曲做出來,為了確保準確,他們還會邀請該國的駐華外交官們試聽,無論是音調(diào)的把握,還是速度、感情都力求做到最好。“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禮賓上特別符合。禮賓中看起來是小事,但每件小事都蘊含著大事,小事辦好了,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很好的結(jié)果,小事錯了就會有難以挽回的錯誤。”魯培新說,周總理50年代初就提出了“站穩(wěn)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yè)務(wù),嚴守紀律”16字方針,這是外交部入部第一堂課。無論是國宴上的安排,還是其他的禮賓工作都是如此。
飲食禮儀特產(chǎn)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chǎn)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chǎn)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zhì),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guān)注:217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guān)注:164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guān)注: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