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豆腐
朱元璋打天下,歷盡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規定,每頓飯必有粗菜,讓后來的皇帝們“知外間辛苦”。這成為明朝自始至終的一個家法。據說這是明朝宮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朱元璋大力提倡,自己也身體力行,他每頓飯都上一個豆腐,作為自己不忘苦出身的實例。說到豆腐,人們或許會想起相聲名嘴劉寶瑞的單口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該相聲說朱元璋要廚師做一份自己年輕時喝過的一種味道鮮美的湯,御廚們使出渾身解數做出來的都不合朱皇帝的口味,皇帝龍顏大怒,殺死了御廚。有人不得已就用爛菜葉、豆腐之類的做了一份,結果朱元璋大喜。這份湯里的所謂“白玉”,指的就是豆腐。
因為朱元璋每頓飯都要上一份豆腐,這種習慣造就了后世的一些名牌豆腐。直到現在,還有些豆腐托名是當年朱元璋喜愛的,或者是朱元璋曾經御口親嘗過的,是正宗的皇家豆腐,以此勾起食客的食欲,比如,安徽滁縣美食一絕的“虎皮毛豆腐”,朱元璋家鄉安徽鳳陽縣的“鳳陽釀豆腐”,等等。
朱元璋雖然想用自己每餐親自吃豆腐的辦法大力提倡艱苦樸素、永不忘本的作風,但是,到了他的子孫們的手上,這每頓必有的豆腐,就變味了。清代吳騫《拜經樓詩話》講述了一個明代宮廷豆腐的故事。故事說,京城各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門,平常清湯寡水,腸子里沒有攢下什么油水。皇帝如到別的地方赴宴,翰林們就可憐巴巴地向光祿寺索要剩下的御膳,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眾翰林紛紛去討皇帝的剩飯。一個年輕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盤豆腐,大為懊惱,放在桌子上生悶氣。一個后來的老翰林知道了,十分高興,連喊“拿酒來”,然后大快朵頤而去。原來這豆腐根本就不是豆腐,它是用幾百只鳥兒的腦髓做成的。原來,朱元璋死后,其后代們雖然保持了頓頓上豆腐的家法,擺上豆腐做樣子,其實那些豆腐的原料,已經不是豆子,而是鳥兒的腦髓。一份豆腐需要數百只近千只鳥腦袋,這種特殊豆腐的味道到底如何,人們無法想像。當時就有人寫詩說:“來其舊品何時換鳥腦新蒸玉一盤。”
朱元璋的憶苦飯并非僅僅是豆腐,還有一些苦菜之類的東西,也是要求每頓飯都要陳列在御膳中的。保存下來的崇禎皇帝的食譜中就有苦菜根、苦菜葉、蒲公英、蘆根、蒲苗、蒜薹、苦瓜之類的粗菜,也有高粱、苜蓿、榆錢、麥粥、杏仁之類普通物料做成的小點。這些粗菜和點心都是隨著季節變化不斷變化的。不過雖然是野菜苦菜,但皇帝的苦菜也是極有品味的。比如崇禎皇帝是這樣吃青菜的:先將青菜放在生鵝肚子里,放上水悶煮,然后拿出來用酒洗干凈,再用麻油等佐料調制。吃這種粗菜,大概一點警示教育的功效也沒有;也許皇帝還會認為,這種野菜味道不錯啊,誰說老百姓吃糠咽菜不容易?
所以,朱元璋的憶苦飯,最后都成為徒有其表的擺設,其功效是一點也沒有的。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4-28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7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6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4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2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