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什么
立春節氣的飲食習俗。
【咬春習俗】
立春之日,中國有“咬春”的習俗。咬春就是嚼蘿卜、吃春盤、吃春餅。大約從六朝開始,人們就在立春之日食蘿卜、新韭、春餅、生菜等,稱為“春盤”。明代北京立春日不僅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而且皇帝要在午門“賜百官春餅”,無論貴賤皆嚼蘿卜,稱為“咬春”。
立春日“咬春”,即在這一天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意在迎接新春的到來,當然也有保健防病的功效。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氣,氣溫逐漸升高,人們的陽氣步步升發,為了讓身體順天應時,咬春所食之物最好是具有辛甘發散特質的食物。人們可以多吃蘿卜、韭菜等甜爽而微帶辣味的食品,以舒肝、護脾、升陽。
清代,北京立春日獻“春盤”,從士人到普通百姓都要殺雞割肉,做面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正月》中記載:“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卜,名曰咬春。”這些食品中,除生菜外,其他的菜都有一種特殊的辛辣味。尤其是甜爽而微帶辣味的蘿卜是北京人冬春季節的時令食品,這種水紅蘿卜至今仍為北京人所喜愛,俗名“心里美”。涼拌心里美時一定要記得放點醋。
【吃春盤習俗】
元代開始,立春之日有食春餅與生菜之俗,俗稱“吃春盤”。餅與生菜以盤裝之,即稱為春盤。此俗與六朝元旦之日食五辛盤(即在盤中盛上五種帶有辛辣味的蔬菜,作為涼菜食用)也有一定聯系,故眷盤也稱辛盤、五辛盤。五辛盤中的五辛是指大蒜、小蒜、韭菜、小油菜、香菜五種蔬菜,食之以發五臟之氣。
韭菜是春盤中的重要一物。韭菜,蔥屬,其味道類似于蔥,又稱懶人菜、草鐘乳、起陽草、長生韭、壯陽草、洗腸草、扁菜等,是我國最古老的蔬菜之一。早春之韭鮮嫩碧綠,清香馥郁,自古以來一直被人們視為美味佳肴。
春盤中的新鮮蔬菜多為辛甘之物,具有升發陽氣的功效。其中韭菜是最重要的一種。北宋蘇東坡《送范德孺》一詩寫的是中原已經開始吃舂盤了,而偏遠的慶州還是風雪彌漫。當中即重點提到韭菜。辛棄疾的《漢宮春·立春》中也重點提到春盤中的韭菜一物。
【吃春茶食俗】
在立春節氣,浙江溫州一帶有“煨舂”之俗,即吃“春茶”。此俗流行于浙江溫州一帶。據有關資料記載,舊時溫州人的春茶很講究,是將柚子切開,加上白豆(或黑豆)放在茶中同食。后來改進了,要將一些食品放在“湯罐”中煨得爛熟,煨好后,先敬祖先,后供家人鄰居們分食,稱為吃“春茶”。
“春茶”所用之品各地有異,如蒼南地區用紅豆、大棗、柑橘、桂花和紅糖合煮,瑞安地區則用紅豆、黑豆、大棗、薏米、紅糖、桂花等。民間認為吃了舂茶,會明目益智。這些食物都是味甘之品,正適宜春季食用,都有食療價值。
最新的研究證實,“春荼”中的黑豆具有降血脂、抗氧化、養顏美容的效果。黑豆,屬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又稱烏豆、黑大豆,其色黑,形如人腎,入腎經。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無毒,有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陽、補虛黑發的功效。
而“春茶”中的紅糖也具有保健和養生的作用。紅糖是沒有經過高度精煉的蔗糖,它除了具備碳水化合物的功用——提供熱能外,還含有微量元素,如鐵、鉻和其他礦物質,營養價值比白糖、砂糖高得多。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益氣、緩中、化食、補血破瘀等功效,可用以健脾暖胃、止疼、行血、活血散寒。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