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游神仙雞等幾則飲食小典故
宜昌三游神仙雞
三游神仙雞,是湖北宜昌市一道傳統菜,系選用肥嫩仔雞為原料,經宰殺治凈后,以整雞置砂缽用多種調味料腌漬,再加高湯及香料、冰糖等調料燒沸,然后移小火(火靠)至汁濃雞熟裝盤。色亮香醇,原汁原味。
相傳,三游神仙雞的得名,源于宋代“三蘇”。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從故鄉眉州(今四川眉山縣)赴汴京(今河南開封)應考。途經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被三游古洞的險峻所吸引,遂備上酒菜到此一游。對酒吟詩,勝似神仙。后人為了借以揚名,便將“三蘇”所食之雞菜命為“三游神仙雞”。后來南宋詩人陸游,在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亦慕名登三游洞,還汲水煎茶并題詩于三游洞石壁。傳說也曾品食過“三游神仙雞”美肴。而今,三游神仙雞更加美名遠揚。
宮廷小吃典故
小窩頭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慈禧倉惶逃往西安。途中,有一天慈禧餓極了,叫人去找吃的。當差的找來一個大窩頭。慈禧幾口便把窩頭吃完了,連說好吃。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有一天又想起窩窩頭,就讓御膳房給她做窩頭吃,御廚不敢給她做大窩頭,于是把玉米面用細籮篩過,加上白糖、桂花做成栗子大小的小窩頭。慈禧吃了說,正是當年吃過的窩窩頭。
豌豆黃蕓豆卷
有一天,慈禧在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有銅鑼聲。慈禧問是干什么的?當差的回答說是賣豌豆黃、蕓豆卷的。慈禧讓當差的把那個人叫進來,那個人說:敬請老佛爺嘗嘗這豌豆黃、蕓豆卷,香甜爽口,入口即化。慈禧嘗過后說好吃。于是就把這個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小吃。
肉末燒餅
相傳有一天夜里,慈禧做了個夢,夢見吃夾了肉末的燒餅。第二天早膳時,果然上的是肉末燒餅。慈禧一看和夢中吃的一樣,心里非常高興,說是給她圓了夢。問是誰做的燒餅,當差的說是御廚趙永壽。慈禧當即令人賞給趙永壽一個尾翎和二十兩銀子。從此,肉末燒餅作為圓夢的燒餅流傳了下來。
以月命名的名菜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國不僅有許多以月命名的景點,引人入勝,而且也有不少以月命名的地方名菜,膾灸人口。
烏云托月山東名菜。是以紫菜與荷包雞蛋做成湯,稱“烏云托月”。這是孔府的一人一小碗的湯菜,在宴席上是口湯碗的一種,又叫進門點心,有時也可做成大湯碗。
烏龍賞月西安清雅齋飯店創制的清真名菜。是以海參和雞肉為主料精制而成。此菜選料精良,造型雅致,鮮香味醇。
半月沉江廈門市南普陀寺素菜館的一道名菜。用面筋、香菇、冬筍、當歸等原料烹制而成。此菜原名叫當歸面筋湯。1962年冬郭沫若在此用餐,見該菜造型奇特,改名為“半月沉江”。
群蝦望月沈陽名菜。此菜是將雞蛋皮用碗扣成圓月放在盤中,然后將烤成紅艷艷的10只大蝦,把蝦頭朝向“月亮”,擺在“月亮”四周即成。此菜紅黃相配,甜咸適口,滑嫩鮮香。
四星望月江西興國的傳統風味名菜。此菜是以一尾活草魚、米粉等烹制而成,成菜后,四周配以四個小碗菜。此菜原名叫興國米粉魚,1929年4月,毛澤東來到了興國,品嘗后改名“四星望月”。
洱海映月是云南的“風花雪月”的四道名菜之一。“洱海映月”,菜式構思奇巧,菜盤中有一泓碧水,水中飄蕩著彩云。在彩云中,則有一輪金黃圓月在飄浮、轉動。原來,“碧水”是精心調制的菜汁;“彩云”系肉饌和蛋白;“圓月”是雞蛋黃。
月映蛟龍是新疆伊犁地區的名菜。這道菜為“海馬燉雞蛋”。一次,左宗棠舉筷品嘗,問是什么菜。廚師請大帥賜名。左宗棠略作沉思,低頭看盤中海馬如游龍在月宮中,抬頭窗外,一輪明月在天,脫口而出道:“月映蛟龍”。從此,這道極有特色的菜便流傳了下來。
皎月香雞據載,趙匡胤與棋友陳平兩人對飲,趙吃得非常香,問:“老弟,此菜喚作何名?”陳平答:“此菜尚未取名,還望胤兄賜予。”趙走到窗前,指著月色說:“你看,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美麗皎潔,我看就叫‘皎月香雞’吧”。后來,趙匡胤做了皇帝,特將此菜選入宮中,并流傳至今。
此外,以月命名的菜還有龍游月宮(鴿蛋鱔魚)、月宮仙女(鴿蛋菜心)、花好月圓(蝦仁鴿蛋)、海底撈月(海蜇鴿蛋湯)、明月鴨松、會崎松月、月映瑪瑙等等,也都是一方的名菜。
將錯就錯成名菜
有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菜并非某個高廚或名人賢士精心制作的,而是由于機緣的巧合,名菜往往在“錯中成”。
龜汁狗肉:傳說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常到其以宰狗為業的娘舅處“揩油”,娘舅趕之不去,甚為厭惡。一次娘舅忍無可忍,便拉起了吊橋,下了逐客令。誰知劉邦并不死心,騎上一只大烏龜泅水而過。娘舅一口惡氣無法出,將大烏龜殺了,扔進狗肉鍋里。沒想到狗肉出鍋后讓人口涎大流,龜汁狗肉便由此而來。
佛跳墻:這是御膳掌勺人卷鋪蓋前的最后“佳作”。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勒令廚子若再做不出口味翻新的菜肴就掃地出門。廚子苦嘆山窮水盡,作好了卷鋪蓋的打算。最后一次掌勺時,他索性將素鮮各色菜料“一鍋端”,在烹調上使出渾身解數。豈料這鍋菜異香撲鼻,引得隔壁修行多年的老和尚爬墻張望。因此而保住了飯碗的廚子就把這道菜叫做“佛跳墻”。
東坡肘子:東坡肘子其實并非蘇東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各種配料再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么一來微黃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東坡。蘇東坡向有美食家之名,不僅自己反復炮制,還向親友大力推廣,于是,東坡肘子也就得以傳世。
干菜鴨子: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見江南水鄉鴨子滿湖,頓生嘗鮮之意。而此時已近晌午,廚子情急生智,撒了一把干菜和鴨子一道烹制。鴨子身上的細毛被黑乎乎的干菜一裹,難辨真假。乾隆皇帝吃后大贊味道鮮美,一道名菜也就誕生了。
冰糖蓮心羹
春秋末年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作為人質在吳受盡凌辱。獲赦回國后,起用范蠡為相國,決心東山再起,報仇雪恥。范蠡獻計,一面用金帛美女迷惑吳王,一面生聚教訓,富國強兵,伺機再起。勾踐同意后,便派范蠡出發尋找美女。
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范蠡在諸暨苧蘿山下的浣紗溪邊果然發現了為寄托三年前亡國之恥而穿孝的美女西施。在他的說服下,西施接受了越王之命,愿意離開故土去吳,洗雪“會稽之恥”。范蠡親自護送她前往蘇州。
行行復行行,誰知走到嘉興南湖,體質柔弱的西施竟病倒了,龍船只好在這里停泊。范蠡一面傳醫診治,一邊煎湯送藥,不敢怠慢。一個月后,西施病體仍未復原,范蠡心里十分焦急。這時,忽見一個丫頭采來幾支蓮蓬,說是蓮心可治姑娘的病。范蠡大喜過望,立即剝了蓮實給西施吃,姑娘吃后覺得很受用,胃口漸開。又有鄉人來說,用蓮子煮爛成羹,加上冰糖,常吃可以補脾養心,清熱瀉火,有利西施姑娘的病體。范蠡依言,煮成冰糖蓮心羹,每天早晚讓西施吃下去,果然不久便康復上路了。
范蠡高興地慨嘆道:“冰糖蓮心,連著西施姑娘愛國愛鄉的玉潔冰心啊!”從此,冰糖蓮心羹便成了杭、嘉、湖和蘇州民間一道著名甜點。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