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藍乳酪的特征與歷史
丹麥藍紋奶酪(Danablu)也叫丹娜布魯奶酪(音譯),是用牛奶制成的半硬質藍紋奶酪,產自丹麥,它是丹麥最著名的奶酪之一,作為丹麥的標志性奶酪,它在2003年獲得歐盟PGI(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丹麥藍紋奶酪主要有以下特征:
1.形狀和重量(全脂奶酪):
(1)呈扁平圓柱形,直徑約 20cm,重量約 3kg。
(2)呈矩形,長度約 30cm,高度約 12cm,重量約 4kg。
2.表層:顏色由白色到淺黃色或淡棕色。菌涂層或霉菌生長不明顯。中心可能會略微凹陷。允許從孔眼有可見的小孔。未涂石蠟或塑料乳膠。
3.外皮:無皮,但外層緊密,有些堅硬。允許從孔眼有可見的小孔。表層和邊緣須保持完整、均勻整齊。
4.顏色:由白色到淺黃色,無淺灰色,霉菌適中,如大
理石花紋般的藍綠色紋路的霉菌頗為均勻地分布在孔眼、小孔和裂縫中。沿奶酪邊緣方向,大理石花紋可能會減少?籽壑胁坏糜芯繉雍屯鈦砻咕L。
5.結構:物理開口和裂縫(凝塊開口)及孔眼均勻分散。越接近奶酪邊緣越緊密。無發酵孔。
6.質地:酥松,但不易碎,普遍偏軟、可切削且易涂開,越接近奶酪邊緣越硬越短。
7.風味:青霉繁殖使口感純正、辛香。味道濃烈,微咸和酸,略苦。
8.成熟:至少 5 周。
丹麥藍紋奶酪的發展歷史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所美國大學獲得了干酪用乳均質的專利權,并曾經嘗試對采用經均質牛奶所生產的丹麥奶酪收取費用,但最終失敗了。原來,早在 20 年前,丹麥 MariusBoel 已引入了此方法。甚至在其小時候,奶酪似乎已占據了他的思維,并很早就在其位于生產黃油和奶酪的 Salling 所在農場家里運用藍紋文化做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實驗。他已經注意到,奶酪有時會長霉菌,出于好奇,他品嘗了下,發現奶酪具有一種獨特濃郁的味道。因此,他從中取出了一些霉菌,并在面包上進行培養。之后,風干并碾碎面包,再將這些粉末加入新鮮的乳凝塊中。這為制作丹麥藍紋奶酪奠定了基礎。
1927 年,Marius Boel 曾嘗試用歐登塞乳品中獲取的均質奶生產奶酪?Х认∧逃秃 9%脂肪,盡管其脂肪含量較低,但由于均質作用,奶油質地均勻。受此啟發,他通過實驗將奶酪質量大幅改進,味道更加濃郁、辛香,顏色更白,其吸附性得到改善。此后,各乳品廠在生產此類奶酪時,會經常采用均質工藝,處理干酪用乳。同樣,在 20 世紀 30 年代,在丹麥奶酪廠采用低溫巴氏殺菌處理干酪用乳很常見。
1930 年前后,各種因素導致丹麥藍紋奶酪需求量大幅提升,生產商數量也隨之增加。為保證質量,采取主動與丹麥國家檢驗部門的負責人首席檢測員 Lohse 進行談判,旨在確定出口奶酪的定期檢查。談判決定,首先建立生產商協會,討論產品監測體系的詳細信息。因此,于 1934 年 6 月 23 日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上確定了建立生產商協會。
協會成立的當天,決定由首席檢測員參與于 1934 年 7月 16 日在歐登塞對奶酪進行的首次測試評估。經過三次測試評估,制定了關于出口奶酪的外皮、結構、顏色、口味及其穩定性的評估標準。1934 年 9 月,協會開始與丹麥農業部和國家檢驗部門協商,制定了有關奶酪特性的標準及批準乳品廠生產出口奶酪的規范。通過談判,丹麥農業部頒布了《國家奶酪評估部門中有關洛克福羊奶干酪評估的規程》。該規程于 1936 年 1 月 1 日生效。
根據丹麥農業部關于丹麥奶酪名稱的第 80 號法令(1952年 3 月 13 日),于 1952 年將奶酪名稱正式確定為丹麥藍紋奶酪。并于 1958 年 6 月 16 日頒布了關于奶酪生產和銷售等的第 214 號法令,規定了生產和檢測規范。隨后,1963 年和1969 年頒布的有關規范奶酪特性的法令對該法規進行了補充。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161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24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21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09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