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畫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很多人都有見過糖畫,覺得其好看又好吃,那么“糖畫”的別稱是什么?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糖畫”的別稱是什么?
糖畫,顧名思義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餅兒”“倒糖人兒”或“糖燈影兒”,分為立體和平面兩種,題材可以做成走獸、飛禽以及各式人物。
二、什么是糖畫?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鏟一勺,糖料一般是白、紅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在繪制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當造型完成后,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
糖畫工藝流程:選糖-熬糖-設計圖形-化糖-繪制圖形-冷卻-成型。
三、糖畫可以保存多久?
糖畫可以保存3-5天。
糖畫是由白糖熬制成糖稀,再放到托板上進行作畫,溫度在15度,能存放5天,溫度高過20度,能存放1天,溫度高,糖畫容易變形。
四、糖畫可以吃嗎?
糖畫,據說是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發明的。它即是糖,也是一幅畫,可以觀賞,也可以食用。
幾乎在每個旅游景點,都能看到做糖畫的藝人,糖畫是中國常見的民間手藝,而且在平時的公園里、逢年過節的廟會,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以上就是關于糖畫的一些介紹了,糖畫是用糖來制作的,是我國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其能觀賞也能食用,你有見過糖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