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說起來可以追溯太久遠。在中國,我們被稱為“禮義之邦”,這可謂人人皆知。禮儀文化源遠流長,且在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生活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今天先從五個方面來介紹中國的傳統禮儀。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禮儀”?
“文化”一詞古代早已產生,南朝王融在《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教育以柔遠”。“文”是錯綜復雜的痕跡,是一種“界線”;“化”是改變。各種事物有章有法的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諧”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用一句非常恰當的話來形容禮儀與文化的關系就是文化曉義,化成天下。文化如根,禮儀是文化枝繁葉茂的樹。
我們要知道“禮”是什么?禮是治國治國安邦的根本;禮通理;禮也指對人的尊重和禮貌;也指禮物;禮指儀典和儀式。“禮”最早起源于祭祀,就像表演一樣,最早都是因為祭祀活動的巫的一些舞蹈和祭祀活動形成的行為體態,“禮”也是這樣,最初是一套祭祀儀式,而后延伸為了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舉行的儀典、儀式。“儀”又是什么呢?其實它是指法度、準則;指禮節、規矩;指容貌、舉止;也指禮物;指儀式、儀典、儀禮。大家應該聽過《禮儀》一書,最早《儀禮》一書是記載儀式規范的“三禮”,原名《禮》,也稱為《禮經》,后來改稱為《儀禮》,這就是因為其內容是對儀式規范的記載而得名。
其次,我們了解了禮儀的真正內涵,接下來我們在說說禮儀有哪些分類和作用性能。
一、從制度方面來說,《周禮·春官·大宗伯》有“五禮”的說法,分別是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這五禮作為我國古代禮儀制度的主要內容,許多內容至今還在延續。
二、從文化方面來說,禮儀是一種文化行為,是文明的符號,也是內在道德的表征和外在的自律。禮儀的本質是尊重人以及對自己所從事活動的敬重。所以現在我們通常會“禮貌待人”,這樣給人的印象由內而外就很好,會覺得這個人有修養,有素質。禮儀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與政體和文化融為一體,也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學習傳統文化,禮儀很關鍵,比如我們給大家講非遺文化時也曾教大家“香、茶、花、禮、樂、詩書。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在教大家文化和禮儀。
三、從人分娩成長方面來說,有誕生禮俗,又稱生育禮,是人生開始階段的主要禮儀習俗。更細的還包括求子禮俗、懷孕禮俗,以及誕生和養育諸過程都有禮俗。這又包括誕生禮俗、中的三朝禮、滿月禮、百歲禮、周晬禮、命名禮。有錢人家要給孩子啟蒙授書,這是傳統的“童蒙禮”,12歲時舉行圓鎖禮,把百天或滿月時身上掛的長命鎖取下來,這就算圓鎖,表示孩子已經長大,靈魂已經健全,可以獨立面對災厄等。成長過程中最后就是成年禮。前段時間我們給一些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還策劃舉辦了“成人禮”,完全按照古代的禮俗來做,并拍攝記錄下18歲成人時的重要時刻,也非常有意思。
四、從婚喪嫁娶方面來說,結婚禮,婚嫁過程從先秦以來規范,我們說有六個程序,“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另外還有中國傳統喪葬禮俗。
五、在從中國的傳統節日上看,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禮儀習俗,春節、人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浴佛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祭灶等節日。各有各要做好的禮儀。
先從以上這五大方面來解答吧,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內容非常多,如果對傳統文化等相關感興趣可以關注發私信給我們,或關注文貞的文化類節目。其實想了解這些禮儀,可以先從中國的歷史根源和文化根基開始看起,就更能理解為什么有這些禮儀?禮儀中的講究是什么意思?以及傳統文化禮儀的重要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