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飲頭道茶
因為現代茶葉在種植、加工、包裝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農藥、化肥、塵土等物質的污染。頭道茶其實是洗茶的水,應盡快倒出后再沖入開水,這樣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健康衛生的茶。
二:忌飲隔夜茶
飲茶以現泡現飲為好,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易發餿變質,喝了易生病。
三:忌飲用劣質或變質茶
茶葉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濕而霉變,而有些人出于愛茶節約,舍不得丟棄已霉變的茶。變質的茶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和病菌,是絕對不能飲用的。優質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湯也會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變質,這樣的茶也不可再飲用。
四:忌空腹飲茶
空腹飲茶會沖淡胃酸,還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甚至會引起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眼花、心煩等“茶醉”現象,并影響對蛋白質的吸收,還會引起胃黏膜炎。若發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來緩解。
五:忌飯前飯后大量飲茶
飯前飯后20分鐘左右不宜飲茶,若飲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而且因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鐵質和蛋白質發生反應,影響人體對鐵和蛋白質的吸收。正確喝茶的時間應該放在就餐后1小時為妥。
六:進食油膩后不宜立即喝茶
有些人在吃完肉、蛋、海味等油膩的食物之后,習慣于立即飲茶,以便去味,助消化,其實不然,這種習慣并不科學。因為油膩的食物中一般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能與蛋白質結合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這種物質能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了糞便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不但會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另外,鞣酸還能與食物中的鐵、鋅等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物質,使吃進去的鐵質白白浪費掉。
七:茶水服藥有禁忌
藥物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一概而論。茶葉中的鞣質、茶堿,可以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變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鎮靜等藥物和服用含鐵補血藥、酶制劑藥,含蛋白質等藥物時,因茶多酚與鐵劑發生作用而產生沉淀,因而不宜用茶水送藥,以防影響藥效。有些中草藥如麻黃、鉤藤、黃連等也不宜與茶水混飲。一般認為,服藥2小時內不宜飲茶。另外,在民間常認為服用鹿茸之類的補藥時,也不宜喝茶,這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但是在服用某些維生素類的藥物時,茶水對藥效毫無影響,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積累和吸收,同時,茶葉本身含有多種維生素,茶葉本身也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對人體可增進藥效,有利于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