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人類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人體對這些營養素需要的量是不同的。
對有的營養素需要量要多一些,每天需要幾十克,甚至上百克,例如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質70克;有的需要量少,例如鋅,每天僅需要15毫克左右;有的更少,是以微克計的,例如,成年人每天需要50微克的硒。
上面任何一種營養素缺乏或不足都會影響到身體的機能和健康。例如,蛋白質是生命物質基礎,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如果蛋白質不夠就會影響他們各方面的正常發育,例如身高,體重,智力等等。2004年發生在安微省阜陽等幾個縣的“大頭娃娃事件”,就是由于劣質奶粉中蛋白質含量很低,嬰兒食用后引起營養不良,出現浮腫,大頭等,嚴重影響了孩子智力和身心的發育。
人體對營養素需要量的多少并不能代表它的重要性。并不是需要量多的營養素就重要,需要量少的就可有可無、不重要。各種營養素在體內發揮各自的作用來維護機體正常運轉,不管量多量少,對維持身體正常的機能及健康都是必不可少的,都非常重要。所以,營養不能不足或者缺乏,但也決不是越多越好。
蛋白質對健康很重要,但太多,同樣會影響身體健康。吃下去太多的蛋白質會同時增加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導致能量過多,很容易超重或肥胖;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增多,由尿排出的含氮物質也增多,會加重腎臟的負荷,加速骨骼鈣的丟失,增加患骨質疏松的危險。
胡蘿卜中含量有大量的胡蘿卜素,但是如果頓頓吃,天天吃,很可能會引起高胡蘿卜素癥,出現類似黃疸的皮膚。
因此,營養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太少,過多都不利于健康,營養不是越多越好,營養最重要的是要適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