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薯的由來
武漢人說人傻,常以“苕”稱之,“像個苕!”有鄙夷也有同情。成都人形容某人穿衣、打扮老土,通常也會說:“這個人好苕!”所謂“苕”,學名“甘薯”,南方人稱“紅薯”、“甘薯”,北方人叫“地瓜”。用植物的名字形容人的智商和品性,大概是從紅薯的形狀大,數量多,長得丑陋引發的聯想。“大”顯其蠢重,“多”顯其廉價。紅薯是植物中的“老實人”,最大的優點和最大的缺點,都是太容易養活,太多產了。
其實,中國紅薯的身世很坎坷,它是從外國移到本土繁殖開來的。此物原產中美洲,傳到我國是在明代萬歷年間,其間有三個人為紅薯的引進冒了極大的風險。一個人叫陳益,他在萬歷八年來到今越南一帶,當地酋長設“苕宴”款待他,他覺得紅薯味極美,于是賄賂了當地人,獲得紅薯的種子,夾帶出境,當地得知走失了“苕種”之后,就發兵追擊。
還有一個叫林懷蘭的醫生,也是到今越南一帶行醫,醫好了國王女兒的病,國王很高興,要賜最高檔的食品(煮熟的紅薯)給他吃。林懷蘭多了個心眼,要求賜食生紅薯,吃了一半,留了一半藏進懷里帶出來,過關的時候,被查出來了,關員被林懷蘭的行為感動,又擔心不好交差,于是讓林懷蘭跳水假裝沉河死去,這樣子林醫生才安然回來,將紅薯的種植遍布廣東一帶。
還有一個人叫陳振龍,他從呂宋島將紅薯引入福建,更是煞費苦心,將紅薯藤絞入汲水繩之中,蒙混過關,才得以渡過茫茫大海。回到家后,先在家中種植,然后大面積推廣。
蘇東坡寫過一首題目超長賽裹腳布的詩歌,此詩題為“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詩的內容是:“比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北海金齏鮐,輕比東坡玉糝羹。”他的這首詩主體意思就是極力渲染一種叫“山芋”的美食,說用山芋煮的羹,就連海鮮的味道也比不上它,這里的“山芋”就是紅薯。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