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甲殼類、貝類食物好嗎
市場上的海鮮種類很多,各種海魚、蝦、蟹、貝類等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按照常理來說,吃海鮮是最安全的,但現在的海水污染問題比較普遍,海鮮類食物的污染也不容樂觀,尤其是甲殼類、貝類海產品更可能是藏毒納菌之地。
蛤、蟶等貝殼類、甲殼類海產品因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它們常年生活的環境—水底污泥,卻是化學毒物最集中的地方,所以不可避免地,在水產品中,它們是富集毒素最多的品種。
已經進入生物體各組織、器官的致命化學毒素,絕不是簡單浸泡和沖洗就能去除的。比之海洋的廣大水域,河流湖泊中的污染物更不易擴散淡化。因此,淡水環境中的甲殼類、貝類食物尤其吃不得。
那么,貝類最可能帶有哪些病毒和細菌呢?
1.貝類毒素
貝類與魚類不同,它的生長位置比較穩定,一旦遇到水質污染,較難回避。加上雙殼貝類屬于濾食性生物,它在濾食餌料生物的同時,也會將水中的有害物質吸人體內,從而會引起食物中毒。
貝類毒素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有機化合物,包括麻痹性貝毒、腹瀉性貝毒、健忘性貝毒、神經性貝毒等。人類誤食含有麻痹性毒素的貝類5一30分鐘內,輕度中毒會出現嘴唇、舌頭周圍刺痛的感覺,在中度和嚴重中毒的情況下會發展到手臂、腿、頸部,最嚴重的患者會導致呼吸麻痹,直至死亡。腹瀉性毒素的癥狀則類似于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細胞具有破壞作用。
2.病菌類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由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導致的。
在有霍亂流行的地區,貝殼類、甲殼類水產品不僅體外容易被病菌污染,而且貝類會把細菌作為食物來源,把細菌富集在體內。如果生吃、半生吃很容易使細菌進入人體,而加醬油等調料的腌漬品不僅不能殺死病菌,反而促進細菌繁殖,食后更加危險。還有些人喜歡吃海鮮火鍋,但一定要把食品涮熟,如果溫度穿透不到食物的里層,在食物里面染有病菌時,人進食后同樣可以發病。
另外,在“赤潮”發生時,貝類食用有毒海藻,使得毒素在體內蓄積,人們若食用這類貝類,就會引發中毒。我國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曾多次發生貝類中毒。導致中毒的貝類有花蛤、香螺、織紋螺等常食用的貝類。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