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元宵的歷史
“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ā⒄羰,有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在南北朝時制作方法是澆上肉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有了油錘的制法,類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唐朝的元宵節食物叫做面蠶。王仁裕(880一956)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
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團子。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制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
近千年來,元宵的制作日見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黃米面和玉米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咸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元宵的制作方法也是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