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私家廚師王小余
隨園菜,為清末才子袁枚私家所創,因袁枚私家園林叫“隨園”而得名。袁枚在隨園創造了中國烹飪史上的兩個奇跡:一是創造了隨園菜;二是寫出了《隨園食單》,系統論述了中餐烹飪技術要素。袁枚在烹飪上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家廚王小余。
王小余身懷絕技,烹飪出的菜肴“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有了這兩位的配合,美味佳肴自然層出不窮,加上隨園“除鮮肉、豆腐須外出購買外,其他無一不備”,所以,不管是鰱魚豆腐、家常煎魚、芋煨白菜、煨三筍,還是素燒鵝、鱔絲羹、青鹽甲魚等,其用料之精、味道之美、技藝之高,獨步南京烹壇。
王小余對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系列高見,這些技術上的真知灼見,對袁枚影響很大,《隨園食單》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見解。袁枚喜歡王小余,對他的要求也很嚴格。王小余在袁家做廚師10年,選料“必親市場”,掌火“雀立不轉目”,調味“未嘗見染指之試”。
此外,王小余還是一位有個性的廚師。相傳乾隆皇帝吃過王小余做的一道豆腐,非常喜歡,就把他帶去了京城。王小余做了幾年御廚后,還是執意要回隨園。乾隆皇帝很不舍,提出讓王小余為他做最后一餐。那天晚宴的最后一刻,王小余親手捧出了一道湯。乾隆一喝,鮮美無比,想不到世上竟然還有如此美味,于是問王小余:“此湯如此鮮美,有什么秘訣?”王小余回答:“不放鹽。”乾隆不解。王小余說:“上菜先上口味重的,人越吃口味就越輕,菜就要逐漸減淡,所以到最后,這口湯就不再放鹽。人生也是如此,從年輕時的壯懷激烈,中年時的沉穩老練,最后到了老年,一切都歸于平淡,就像這碗不放鹽的湯。”小余借飲食喻人生,讓乾隆感慨萬分。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廚子,社會地位是很低下的,但王小余不貪財,有想象力,而且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有一次,有人問王小余:“你一身好手藝,干嘛不跳槽找個有錢人家?”王小余回答:“知音難尋哪!”由此可見,王小余不但廚藝好,人品也是相當好,很重情義的人。所以王小余去世后,袁枚思念不已,“每食必為之泣”,情之所動,寫下了《廚者王小余傳》,成為目前中國唯一能見到的古代廚師傳記。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