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吃伏羊的習俗
徐州民謠唱:“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饃饃羊肉湯。”
夏收農(nóng)忙初過,鄉(xiāng)村以吃新麥饃饃,喝美味羊肉湯的形式,來歡慶夏季豐收,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在這喜慶日子,沒有忘記出門的閨女,特地把閨女帶外孫接回家,共享娘家親情。這就是徐州舊時吃伏羊風俗的生動寫照。
徐州民諺說:“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大夫開藥方。”徐州民間故事:古時,某父子倆得了怪病,久醫(yī)無效,悲觀失望。忽有一老人告之曰,入伏后每天吃伏羊,七天一只,喝湯食肉,七七四十九天后,必見奇效。某父子倆聽而試之,吃了1只羊后,咳嗽消失;吃了3只羊后,沒有氣喘。又連續(xù)吃了7只羊,臉色紅潤,行走如飛。眾人紛紛效仿,一時間,這一帶再也沒有了生此病的人了。伏天里吃羊便成了一種習俗。
伏羊與彭祖
徐州吃伏羊的悠久歷史可以遠溯到堯舜禹三代之前。
據(jù)考,早在堯帝之時,篯鏗以“雉”代“羊”烹羹而獻帝堯,堯由于常食此羹而“受壽永多”,于是封“鏗”于彭,是名彭鏗。彭祖之母是生長于大漠的族人,具有食羊的飲食習慣,彭祖因此還創(chuàng)制了“羊方藏魚”的食用技藝。由此推斷,彭城人吃羊的習俗發(fā)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幾與中華文明史同步。彭祖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伏羊美食文化,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
伏羊與《齊民要術》
北魏賈思勰的名著《齊民要術》可以做旁證,該書中有《羹攉法》專篇,記述了20余個羹的品種,其中有一半的羹品是用羊肉做羹,有胡羹、酸羹、羊蹄羹等。介紹羊肉羹類的作法,如瓠葉羹作法:“用瓠葉五斤,羊肉三斤,蔥二升,鹽蟻五合,口調(diào)其味。”,“羊脅六斤,又肉四斤,水四升,煮。出脅,切之。蔥頭一斤,胡荽一兩,安石榴汁數(shù)合,口調(diào)其味”。這與今天羊肉湯的制作何其相似!一些講究的廚師在做羊肉羹時,割肉、泡洗、配料、佐料、老湯等各有秘方,其間究有多少傳承之處,秘不示人。
來源:名希特產(chǎn)網(wǎng)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chǎn)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