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美味的私房菜
私房菜的概念似乎先在香港興起,在香港美食書《WorldFoodHongKong》可發現有關私房菜的介紹,更有人這么形容:“在平民百姓的住宅區內,有道木門忽然打開,你必須迅速閃進去,要在差人趕來之前關上。”在香港食客看來,私房菜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沒有招牌,多數躲在住宅樓宇上;沒有專用停車場;沒有菜單;只信師傅手藝;小本經營。神秘的氛圍、美味的菜肴,惹得不少“為食貓”去光顧。
私房菜要尋根問底,可上溯到清代。據清末薛興國所著的《吃一碗文化》里提到,自清末便開始有“私房菜”一說。光緒年間有一位祖籍廣東的世家子弟譚3青,祖父輩皆為官,且好飲食,其父把家鄉粵菜混合京菜成“譚家菜”,在北京打響名堂,后來家道中落,他便以筵席方式做“譚家菜”來幫補家計,每晚只做三桌,并要在三天前預訂。當時的達官貴人都以吃過其私房菜為榮,最厲害的時候訂位要等上一個月。不過,他愛吃卻不下廚,負責烹煮的是他的家廚和妻妾。
而眼下京城最有名的宮庭菜———“厲家菜”也屬私房菜。在這個小四合院里,最初每天對外只做一桌菜,只供十來個人吃,吃客一律收每位200元,現在另辟一個偏房,加了兩小桌,但一晚上也最多夠二十個人吃。主人厲老爺子是前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生,今年八十有二。厲家菜是老爺子的祖父———西太后的內務府大臣厲順慶愛吃的家常菜。
前年一部香港電影《魔幻廚房》雖然劇情老套,不過里面的廚房和“私房菜”的概念卻引起各路食客的高度關注,紛紛四出尋找。有需要就有市場,不到半年,不少以“私房菜”名義開的食肆出現在內地,“私房菜”在內地則演繹出了另外一種含義,漸漸形成一股“小圈子”的飲食潮流。雖然仍然是開在樓上或者僻靜處,多數的店面只有很小的空間或者以房間為主,但它們更多是“打開門做生意”的,師傅們的烹法可以融匯百家,用的多是家常材料,最關鍵是要市面上少見、比較難吃到的做法。食客們信奉的就是廚子們的手藝。在講求實惠的食客評價里還有一點,就是這些“私房菜”館的價格普遍在中高檔次。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