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得名于美女救人
這是一個流傳在成都民間的傳說:
很久以前,一位美麗孝順的女孩姓花名嬌,為救治重病的父親(有說是救幾位哥哥、也有說是未婚夫)上山找藥。她遇白胡子老者指點,歷經老鷹才能飛過的懸崖絕壁、毒蛇才能穿過的荊棘叢林、狼群的嚎叫、饑餓和孤獨……總之千難萬險,從虎豹護衛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將其拌入菜中,救治了父親?墒腔即瞬〉娜嗽絹碓蕉(有說是全村的男人),而香料又被虎豹毀了,除非花嬌自己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香料樹。善良的花嬌化作了一株香料樹,患病的男人們得救了。人們把這棵樹叫作花嬌。時間久了,人們忘記了花嬌,把嬌寫成椒。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為漂亮的花嬌修煉時,無情的歲月和風霜雨雪使她變成了麻子。傳奇的花椒,既除六腑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極了。于是做菜放花椒在成都流傳開來。
故事起源于何時已無從考查,但至今仍在川南一帶流傳!扼捱B民間文學集成》中,還能讀到類似故事。其實,四川人做菜放花椒的歷史遠比花嬌姑娘的傳說更為久遠。花椒原產地主要分布在四川與陜西交接地帶。古時稱花椒為“椒”,或山椒、蜀椒、秦椒。四川花椒最為名貴,中醫處方中稱“蜀椒”或“川椒”。
很有意思的是,花椒首次出現在文獻中,也是伴隨著美麗的女人。在《詩經·椒聊》中,花椒象征著美麗的女人。詩中的美女“碩大無朋”、“碩大且篤”,高大健美的身材既有風度又氣質不凡。那時的審美標準以健壯為美,象花椒一樣能生孩子。所以詩人才贊美道:“椒聊且,遠條且”,一串串花椒的芳香飄向遙遠的地方。在《詩經·東門之枌(fen,二聲)》描述宛丘郊外的舞會上,象錦葵花一樣美麗的子仲家的姑娘,舞姿裊裊、蕩人心魂。她送給詩人一把芬芳的花椒作為信物。詩人接受了花椒,也表示接受了姑娘的愛情。人們今天也能感受到先秦女子自由、浪漫的情愛生活。
大概是古人相信花椒的香味有助于神靈的胃口,《詩經·周頌》描述周成王時期墾荒、耕種、收獲、祭祖祈福情景時說道:“有飶(bi,四聲)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意思是放了花椒的飯菜香噴噴,神靈吃得高高興興,這樣就能幫助我們國家光大,保佑人民平安長壽。屈原《離騷》說:“懷椒糈(xu,三聲,古代祭神用的精米)而要之”,花椒也被巫師用來招待神靈。李嘉佑《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椒漿,即椒酒,就是用花椒浸制酒。當然,不能只是讓神靈獨自享用花椒,人們還用醬油和酒將其浸泡制成調味香料敬獻給父母。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過臘一日,謂之小歲,釋賀君親,進椒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能(耐)老”;屎箦觽円搽y以抗拒椒香的誘惑,甚至奢侈地用花椒和泥涂在宮殿墻壁上,每時每刻都能呼吸到花椒的芬芳,且取花椒“實累累、結子多”的吉利之意。陸機《擬古詩》曰:“高門羅北闕,甲第椒與蘭”。由此,椒房、椒掖、椒室、椒殿、椒庭皆指皇妃的宮室。班固《西都賦》:“后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椒房也作后妃的代稱。杜甫的《麗人行》中道:“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這里的椒房就是指楊貴妃。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