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各地風俗一覽
明天是七夕,中國農歷的七月初七,被稱為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
七夕節各地風俗一覽
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并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中記有:“七月七日許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則看水底針影,有成云霧、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婦或嘆,女有泣者。”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這種乞巧的活動是相當虔誠的。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 “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習俗不一。《東京夢華錄》中記錄了北宋汴京的巧食:“以油面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食,花樣奇巧。”《清嘉錄》則記載了當時吳地的巧食:“以面和糖,制作苧結。” 膠東地區習慣用麥芽糖和面,做成圓形和半圓形的兩種巧果,男子吃圓的,女人吃半圓形的。各種巧食做成后,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像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后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七夕節各地風俗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