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這五種食物可增加陽氣
插艾草掛香囊,吃五紅喝雄黃,這是傳統的端午習俗,老南京也有這樣的傳統。
習俗一:插艾草掛香囊
作用:驅蚊蟲防感冒
老南京人過端午,有自己的講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這一天天一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兩根艾草和菖蒲,艾草能避邪氣。
另外,家長會給孩子掛個香囊,也是可以辟邪驅瘴氣,此次君和堂免費發放的香囊是自己自制的,用到的中藥有川芎、白芷、蒼術、冰片、薄荷,每味各5克。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室內或車內。
上海望族醫療中心中醫科主任蔡德亨教授說,從中醫角度講,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
中醫認為香囊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防蚊防病的作用。孩子們將香囊懸掛在胸口,可以聞聞可以驅蚊,另外,可以預防感冒。
習俗二:喝雄黃酒
副作用:會引起貧血
端午這一天,老南京人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辟邪,讓自己不生病。蔡德亨教授說,雄黃酒里含有砷,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喝雄黃酒等于吃砒霜,喝了會抑制造血功能,會造成貧血。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
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
習俗三:吃五紅
南京人在端午節中午要吃五紅,到底是哪五紅呢,在君和堂門診大廳的端午節展示區內,記者看到了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和黃鱔,吃五紅是為了嚇退蛇、蜘蛛、蝎子、蜈蚣還有壁虎這五種毒物,希望它們不要進自己的家。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江蘇中華文化學院特約研究員吉文輝,吃五紅是南京人過端午的一個重要議程。老南京的端午習俗很有講頭,這個傳統不能丟。端午,其實告訴人們,盛夏即將來臨,提醒老百姓要注意防病祛蟲。這些紅菜主要增加人們的陽氣。當然,更多的是文化意義上的端午。
延伸閱讀:最出名粽子在哪盤點各地粽子之“最”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現在包粽子可以說是花樣繁多,除了最傳統的餡料,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棕、蓮蓉粽、蜜餞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有重包裝的、有講營養的,各地粽子的文化習俗不同,吃法也不同,因此各地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可謂五花八門。
1、最出名的粽子——嘉興粽子
上榜理由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作為一種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萬歷秀水縣志》卷一云:“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于臂。”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后腿精選,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米內。
嘉興粽子的特點是入口鮮美,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同時攜帶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小小粽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鄉嘉興的一種象征,被譽為“飲食文化的代表,對外交流的使者”。許多海內外朋友都是因為品嘗過嘉興粽子后,才知道浙江嘉興的地名。
嘉興人過端午
在中國,端午節有不少傳統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而作為“吳根越角”,嘉興和端午有著極深的淵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與其他地方不同,嘉興端午主要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民間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的說法,而源遠流長的嘉興端午龍舟競渡,相傳也是源于春秋時期紀念伍子胥的活動。
從2001年起,嘉興每年舉辦龍舟賽以及群眾性的裹粽大賽,吸引了數十萬市民參與。其中,2009中國·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還吸引了70萬觀眾參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8年6月,“嘉興端午習俗”被列為首批“浙江省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基地”,并入選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到嘉興過端午是個不錯的旅游計劃哦!
2、品種最多的粽子——廣東粽子
上榜理由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與北京粽子相反,它的特點是個頭大,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除常見的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廣式粽子的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相似口味推薦:馬來西亞粽子
馬來西亞人常吃的粽子頗具廣東特色,除了常見的鮮肉粽和火腿粽之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口味,吃起來酥軟、甜滋滋的,并且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相似口味推薦: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個頭很大,糯米中有咸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煮熟之后,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2、品種最多的粽子——廣東粽子
上榜理由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與北京粽子相反,它的特點是個頭大,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除常見的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廣式粽子的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相似口味推薦:馬來西亞粽子
馬來西亞人常吃的粽子頗具廣東特色,除了常見的鮮肉粽和火腿粽之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口味,吃起來酥軟、甜滋滋的,并且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相似口味推薦: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個頭很大,糯米中有咸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煮熟之后,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3、最小資的粽子——北京粽子
上榜理由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其特點是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北京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或者蜂蜜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小棗具有舒筋活血、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第三種是豆沙粽,還能清熱解毒,比較少見。粽子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潤清香。北京粽子多選用上乘的選料,傳統手工的加工程序,精致小巧,美味又健康,因此可是很多白領小資的最愛哦!
老北京人過端午
掛菖蒲插艾葉
在北京,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關于這個習俗也來源于贊揚善德文化:傳說唐末農民起義軍黃巢在行軍中遇到一位逃難的婦女,此女人抱著大的孩子,領著小的孩子,黃巢問她為何不抱小的孩子?女人答:大孩系鄰居所托帶,不敢有閃失;小孩是己生,故用手牽之。黃巢感嘆,命她在端午日家門前掛菖蒲、艾葉,可避兵災。該婦女將此做法傳告了鄉親,于是全村平安,以至成俗。
葫蘆花帶“福祿”
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自農歷四月末就有小販在街上叫賣了。葫蘆花據說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除貼葫蘆花外,還有貼以鐘馗為題材“朱砂判兒”的,有貼黃表紙上寫有咒語的“天師符”的,其目的均是為了驅邪辟毒。
“斗百草”
到了端午這一天,京城兒童還喜歡玩一種叫斗百草的游戲,參加游戲的人兩人持草相對站立,雙手持草,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后,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然后用“打贏家”的順序賽下去,直至選出最后勝利者。這就要求參賽者在參賽前注意尋找那些草或花莖韌的做為自己的“選手”,無形中形成識別花草的要求。那種能“斗”倒各草的“選手”,則成為大家公認的當日“百草王”。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4-02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4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4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3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