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名稱的來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歷)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節氣的由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節,農歷日期不固定,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干金。”
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宮中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當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并種戒火草于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于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春分點在哪個星座
讓我們縱目向南天看去,沿著飛馬座四邊形東側的仙女座。和飛馬座呷聯線向南,可以遇到雙魚座,其中的恒星散散落落地排列成草寫體的L字形。從雙魚座。起,分成兩支。在飛馬座四邊形南側一支,在飛馬座四邊形東側一支。在古代星圖上,把雙魚座繪成用絲帶拴在一起的兩條魚。
在古代希臘神話中,雙魚座是美神阿佛洛狄特和她的兒子小愛神艾洛斯的化身。美神和小愛神為什么要化身為魚呢?據說,在古希臘除了居住在奧林匹斯山的諸神之外,還有一種巨人族,他們也是大地女神該亞的后代。巨人族和神族經常發生戰斗,大多以巨人族失敗告終。有一天,美神和小愛神母子二人在河邊散步,正碰上巨人提豐迎面而來。提豐是巨人中最大最可怕的一個,他身長肩寬,長著100個頭,能從眼里和嘴里冒出火焰,手和腳上都纏著毒蛇,連神王宙斯都害怕秋夜星空他。愛神母子自知不是提豐的對手,就急忙跳進河中,搖身一變化成兩條魚,才躲過一場殺身之禍。后來,智慧女神雅典娜為了紀念愛神母子這一場冒險,就將她們母子的化身升上天去成為雙魚座。
雙魚座的東側是白羊座,它是個小星座。有1顆2等星白羊座。和1顆3等星白羊座B,其余均是4等以下的暗星。
古代希臘神話中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古希臘玻俄提亞國國王阿塔瑪斯和仙女涅斐勒結婚,生有一子一女,男孩叫佛里克索斯,女孩叫赫勒。不幸的是有個叫伊諾的狡詐女人迷惑了阿塔瑪斯,使他拋棄了涅斐勒,仙女傷心地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天上。伊諾視兩個孩子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地虐待他們。有一次她向國王進讒言,要將王子活祭給神。仙女涅斐勒在天上看到這種情形,便求助于神王宙斯,宙斯就派遣一個渾身長著金羊毛帶翅膀的公羊搭救王子。于是佛里克索斯騎上這只會飛的公山羊騰空飛去,他平安地飛到了黑海東岸的科爾科斯國,便在那里定居下來。佛里克索斯為了感謝神王宙斯的救命之恩,便把公羊作為祭品獻給宙斯,宙斯把公羊升到天上,陳列在眾星之間,便成為白羊座。
在天文學上,為了確定恒量在天上的位置,人為地規定一個起算原點,這點叫做春分點,它是黃道(黃道是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路線)和天赤道(地球赤道擴大到天上)的交點之一。每年3月21日(春分)這一天,太陽恰好經過這一點。天上的黃道和天赤道是人們假想的大圓圈,并沒有明顯的標志。怎么知道春分點在哪里呢?古代人很早就通過觀測太陽,確定出春分點在天上的位置。古希臘時代測定出春分點在白羊座中,所以把春分點用白羊座的符號叩來表示,這符號象征羊的兩只角。可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帕庫斯卻發現春分點在天上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黃赤交點沿著黃道向西運動。每年要向西運行50”,大約25800年,春分點在黃道上運行一周。這種現象叫做歲差。公元初年,春分點在白羊座,從那時起到現在經過2000年的歲月,春分點已由白羊座移到雙魚座。
從飛馬座四邊形東邊兩顆星(仙女座@,飛馬座7)聯線向南延長約1倍遠,再偏西5”之處,便是現代的春分點的位置。
春分節氣的特點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在氣候方面,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
陽光光線
在天文方面,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也即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
氣壓狀況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氣溫降水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而華南地區此時則是一派暮春景象。
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節氣的習俗
1、立春蛋
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后來漸漸演變為一種祈求好運的傳統。
想成功“豎蛋”,可以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嘗試把它在平面桌子上豎起來。這跟“春分”地球地軸呈66.5度傾斜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于“豎蛋”。據說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可保持十幾天不倒。
2、吃春菜
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3、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
4、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5、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古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