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由來的歷史傳說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F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短。
秋分節氣的特殊現象
赤道線
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因為,太陽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當你來到赤道線時,就會發現任何物體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南北極過著共同的白晝
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極同時都可以看見太陽,分享著同一個白晝。
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在北緯45度線上,用不著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為他們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因為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樣長,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長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秋分的古代詩詞
《道中秋分》
【清黃景仁】
萬態深秋去不窮,客程常背伯勞東。
殘星水冷魚龍夜,獨雁天高閣閡風。
瘦馬贏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壓斷蓬。
黃景仁(1749一1753),清代詩人。字漢墉,又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后裔。黃景仁熱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槍的情懷,這首《道中秋分》同樣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傷。聞司:神話傳說中的天門;宮門。這是一首行旅詩,因在道中逢秋分而作。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咳。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鐵,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紫靜儀,字季嫻,浙江錢塘人。有《凝香詩鈔》。又是一年的秋分,詩人想起了遠方的兒子。思念之情無處寄托,只得在夕陽下吟詠詩歌;厥鬃约焊F困潦倒的一生,詩人感慨萬千。既然前途渺茫,還不如早日回家。
全詩意境悠遠,情感真摯,動人心弦。
《資秋夜》
【南朝梁沈約】
月落宵向分,紫煙郁氛氯。
噎噎螢入霧,離離雁出云。
巴童暗理瑟,漢女夜縫裙。
新知樂如是,久要拒相聞。
沈約(441一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噎:天陰沉。詛:表示反問。“秋分”和“春分”一樣,晝夜平分,詩的第一句就點明了寫作時節。由于秋分已是深秋,秋高氣爽,所以全詩表現出一種從容的心情。
秋分養生
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
一、多吃”辛酸”果蔬
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秋分養生雖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秋分后日漸寒涼,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二、秋分藥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是很有效的辦法。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
三、起居運動兩手抓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畢藏,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秋分之后,睡眠時間應逐漸調整至早睡早起的狀態,即晚上9、10點鐘入睡,早上6、7點鐘起床。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分習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
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失敗者雖然多,成功者也不少,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
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癥。
送秋牛
“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