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樣食物都有其味道,但常聞之「鮮味」又是什么味道?除了酸甜苦咸外,代表第五味-鮮味,主要成分為麩胺酸鈉,也就是被視為口干舌燥的罪魁禍首的—味精 ,在我們平常攝取的食物里也含有,有人判別店家例湯與調味有無味精,就是以用餐后會否口干想喝水。不少人外食選擇時甚至會要求不加味精 ,究竟味精對人體健康是否罪大惡極?自己煮飯時加味精一定不好嗎?吃多了對人體有什么害處?
傳說中的「第五味」是…
味精對人體真的有害嗎?四個真相讓你驚訝
味精是種調味料、添加劑,一種由鈉和谷氨酸制成的調味品,而谷氨酸是種常見的氨基酸,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如帕瑪森芝士、蘑菇、醬油、各種蔬果甚至母乳。1908年,日本一位教授發現谷氨酸增味劑,他指谷氨酸給他最喜歡的海帶湯帶來濃郁咸味的物質,其獨一無二,達到傳說中的「第五味」又稱為鮮味(日語中的「美味」),是種咸味和肉味。味精制作過程在此不贅述。
味精有害嗎?會引起頭痛?
過去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味精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輕則導致脫發、視力衰退,重則致癌,有人不喜歡出去吃飯的原因是餐廳會加味精,促使商家以「不含味精」作招徠。的確,味精有此污名,沿于1968年的有位博士,他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投信闡述在中餐館用餐后身體出現不適的癥狀,如頸后面出現發麻并擴展到肩膊和背部,且感覺全身虛弱,頭痛甚至心悸。
至九十年代初,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有調查指,一些敏感的人若食用3克或更多的味精可能會出現頭痛或嗜睡等癥狀。不過,對于味精對身體的影響一直沒有太多科學證據,到2016年,發表在《頭痛疼痛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又指,沒有證據表明味精與頭痛之間存在因果關系,2018年國際頭痛協會更將味精從其頭痛誘因列表中刪除。
味精引起口渴和不舒服因為…
烹調料理時,同時加鹽和味精,兩者都含有鈉離子,加起來就容易讓人有鈉離子攝取過量的狀況,過多被分解出來的鈉離子才是讓人吃容易口渴、身體不舒服的主因。
安全食用味精關鍵只有一個…
雖然不用擔心味精的安全性,仍須注意鈉含量!味精的含鈉量是食鹽的1/3,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400毫克,大約等于6克的鹽,或18克的味精。味精調味本身是安全的,但其成分谷氨酸鈉含有鈉離子,攝取過量會增加心臟負荷,中國人普遍的鈉離子攝入量都高出很多,所以烹調時減少味精用量,尤其是同時用鹽調味時就應盡可能不放味精,尤其是對于罹患高血壓、 心臟病、肝臟、腎臟等疾病的「限鈉患者」來說更須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