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灌湯包是著名的湖北風味小吃。用發(fā)酵面皮包裹肉餡、皮凍捏成鯽魚嘴狀,用小籠蒸制而成。蟹黃灌湯包是著名的湖北面食小吃。用發(fā)酵面皮包裹肉餡、皮凍捏成鯽魚嘴狀,用小籠蒸制而成。湯包色白,皮薄,餡嫩,湯鮮,無油膩感,深受歡迎,流傳江南。武漢四季美湯包是最著名的品種之一。
灌湯包是湖北著名面食小吃,始于明代,開始是江蘇廚師到武漢經(jīng)營揚州小籠包,但因餡心太甜,不太適合湖北人的口味。后來湖北名廚田玉山用肉皮凍調(diào)餡的方法,制成以咸為主,略帶微甜的小籠包,生意格外興隆。再后來,有"湯包大王"美稱的鐘聲楚又在傳統(tǒng)的鮮肉湯包,蝦仁湯包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香菇湯包,什錦湯包待一系列美味湯包,使這一美味更加膾炙人口。
蟹黃湯包
主要原料:蟹黃,面粉、肉餡
主要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zhì)、鈣、磷、碘,維生素等
主要食用功效:熱量100克
儲藏方法:即食或放入陰涼地方保存
特征:皮薄,餡嫩,湯鮮,無油膩感
蟹黃湯包的做法:
1、選150克左右的毛蟹,洗凈蒸熟,取出肉、蟹油和蟹黃;生姜去皮洗凈,1/2切成姜絲,剩余1/2切成姜末;豬皮凍絞碎;鮮豬肉洗凈,剔去筋膜斬成肉茸,放入盆內(nèi)加清水(100克)攪拌至粘稠狀時,加入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白糖、姜末、芝麻油拌勻,再放入豬皮凍、蟹肉和蟹黃,拌勻即成餡料。
2、面粉加入清水(200克),拌和后對入酵面,加食堿撅揉均勻,搓成圓條,揪成70個面劑,撒上干面粉,逐個按扁,搟成直徑6.5厘米左右的圓皮。
3、將面皮放在左手心上,挑入餡料(17.5克),按緊呈窩狀,沿皮邊用送疊(俗名摔球)方法,捻成20個整齊的花紋,捏成鯽魚嘴形小包,放入籠內(nèi),每籠放14個。
4、蒸籠置旺火上,蒸10分鐘左右即成。原籠上桌,配上醬油、醋、姜絲碟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