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傳說
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引申出許許多多包羅萬象的傳說,這在其它國家的文化實屬罕見。在《紅樓夢》、《金瓶梅》等古典文學作品里,關于名門望族的佳肴、市井風味小吃的描繪更是繪聲繪色。歷代詩歌涉及飲食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如蘇東坡就有描繪吃月餅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聊齋》的作者蒲松齡在《煎餅賦》一詩中,也有描繪山東煎餅吃法的詩句:“更有層層卷折,斷以廚刀、縱橫歷亂,絕似冷淘。”由此可見,中國人不但愛吃,而更懂得吃。
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的古書如《周禮》、《禮記》中提到當時人們的飲食結構時,分成四大類:飯(五谷主食)、膳(六畜肉食)、饈(美味佳肴)和飲(各種飲料)。在《論語》一書中,孔子更提倡“食不時不食”的主張,亦即時間不到不進食,于是自秦開始,中國人就有一日三餐的習慣,主張“平旦食(即早餐),少陽之始也;晝食(即午餐),太陽之始也 ;鋪食(即晚餐),少陰之始也。”
伴隨悠久的飲食文化而產生出來的多采多姿的飲食傳說,今天成了飲食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北京都一處燒賣館之于乾隆;小窩窩頭之于老佛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于珍珠翡翠白玉湯都是例子,而其中珍珠翡翠白玉湯更成為相聲大師侯寶林創作相聲的素材。在飲食傳說中不乏情意綿綿,感人肺腑的傳說。清乾隆將一美如天仙的維吾爾族姑娘擄入宮內,是為香妃。香妃原有一相愛的同族小伙子叫艾買提。香妃身居深宮思念戀人而不思茶飯。盡管乾隆令御廚做多少美食佳肴,香妃居然一口不沾。艾買提知道香妃在想念他,便設法藏身在宮廷的白帽營,把祖傳糯米為主料的家鄉小點心獻給香妃。香妃見到糯米團子,知道戀人來了,遂強打精神把點心吃了,乾隆龍顏大悅問這叫什么點心?艾買提以他的名字隨口說:“艾窩窩!”從此這不起眼的小點心傳到了民間。傳說歸傳說,事實上艾窩窩在元朝時已屬宮廷小吃了。
最有趣的是,中國有眾多佳肴與歷史上四大美女掛上鉤。如西施故里的“西施舌”、西安的“貴妃雞”、西北的“昭君皮”和河南的“貂蟬豆腐”。其中“貂蟬豆腐”又叫泥鰍鉆豆腐。相傳董卓為人奸滑,故人們以泥鰍來比擬,而豆腐好比王允美人計中的貂蟬。泥鰍在熱湯中無處藏身,便鉆到豆腐里被活活燙死。
提起泥鰍鉆豆腐這道美食,實際上它是河南民間的傳統風味菜,具濃厚的鄉土氣息,而且名滿天下。筆者的老泰山是天津衛人士,早期遷居河南洛陽多年,在一次閑聊中提到在河南吃到一種名肴泥鰍鉆豆腐,他笑著說:“那還真格兒(天津話:有趣,好玩)!可惜北京見不著活蹦亂跳的泥鰍,不然我露一手讓你嘗嘗!”
老泰山接著介紹泥鰍鉆豆腐制作妙訣:泥鰍先在清水里養兩三天,排出土腥味兒,同時也讓泥鰍排泄內臟的臟東西,洗凈之后,放進已碼好蔥、姜、蒜的豆腐和涼的高湯(雞鴨或排骨湯)。加蓋慢燉,泥鰍因被熱氣逼得鉆入涼快的豆腐里。待豆腐熟透了,泥鰍也都活活燙死在豆腐里,說到這里老泰山“嘿”的一聲說:“那鮮哪!”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腐本身營養價值高,加上泥鰍本身富于蛋白、磷及鈣等人體所需的物質,又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泥鰍鉆豆腐這道佳肴味甘性平,具解毒,暖中益氣,因此它有“水中人參”的美譽。
我沒見過,更沒吃過泥鰍鉆豆腐這道菜肴,只是聽老泰山這么一說而已,因此也算是另一種“傳說”吧!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5-05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9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5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4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