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晉中乃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文化氣質十分獨特鮮明,發展潛力巨大無限的,古老而現代化的地區。其本身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內就有大小城邑出現,更在春秋時期開始設立縣一級行政建制,境內文化熏陶及景觀旅游資源異常活躍,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就在晉中地區。
晉中是晉商故里,縱橫商界600年。曾經創造過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西方學者把山西商人同猶太商人媲美,實可斷言山西商人的開拓進取精神。17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初期,晉中商人尤其祁縣、太谷、平遙商人的商號店鋪遍設全國各地,三百年前,就有祁、太、平客商的足跡遠涉澳門、日本、西亞和俄國、外蒙古西歐。他們最大的成就,是1824年,在平遙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以此為代表的山西票號“匯通天下”、走西口,攬中華,“執全國金融之牛耳”。
晉中文物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可開發的旅游景點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縣(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32處。境內現有平遙、祁縣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左權龍泉、壽陽方山、榆次烏金山三處國家森林公園。平遙古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晉中市主要旅游景點:渠家大院、榆次老城、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平遙古城、榆次常家莊園、綿山、張壁古堡、常氏靜園、體和堂、客院、廣和堂、孔祥熙宅院、白塔、大寨村、石馬寺、毛家大院、龍巖大峽谷、水墨頭漁鄉、臥佛寺、東北堡門、常氏祠堂、杏園、獅園、常氏可園石蕓軒書院、四十四帝后帖、后街等等。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產于太谷得名。字最早叫甘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以香、酥、甜、軟而得名。明末清初,在太谷城東南溝子村有一家由襄垣人開的“餅面鋪”,由老字號“文堂”繼承了這一技藝,聞名于省內外,后改名為太谷餅。
砂子餅,亦名疤餅。這種疤餅,直徑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餅既薄而且脆,餅臉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
烙制疤餅時,先將面粉、食油、雞蛋、鹽、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搟面杖搟成又圓又薄的餅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熱,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撿來的卵石洗凈,放在平底縫里,等卵石燒到極熱以后,把餅坯放在燒熱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這種餅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響存放。如果喜歡甜食,可加糖去鹽制成疤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