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青絲豆,是玉山縣的傳統名產,因其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色味俱佳,為全省豆品之冠。
▽玉山青絲豆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相傳在一百多年以前,該縣三湖地方有一商賈赴外經商,應友聚宴,喜逢席上豆腐名菜,客爭品嘗,鮮嫩味美,于是乘興索取少量豆種,帶返家鄉,傳種至今。這種“青絲豆”,粒形橢圓,顆大飽滿,皮乳青色,光滑鮮艷,臍色黑褐,略有紋絲斑狀,故名“青絲豆”。
這種豆,早年可分兩種品系:一種叫“小青絲”,花瓣細小、白色,莢殼薄,易裂莢,會牽藤,產量低,現已瀕于絕種;另一種叫“大青絲”,花瓣較大,淡紅色,莢殼較厚,不易裂莢,不牽藤,較耐肥產量高。
經不斷人工選擇而綿延種植,近年逐步擴大。在輪換種植、用地養地、改良人民食品結構、促進畜牧業發展以及提高農業經濟比重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價值,隨著商品的交流,玉山青絲豆現已暢銷上海市和國際市場,真是繁榮外貿,蜚聲中外。
▽玉山青絲豆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民間常以多種豆制品作為歡宴和款待佳賓之“席上珍”。如農家初制的豆腐腦,加上蔥花拌醬油,也有放少許白糖者,食后余味津津。又如新鮮豆漿、補心健神之效。嫩豆腐上酒席更有獨特沖雞蛋,有滋陰清火的風味,農家常食豆腐乃為長壽之秘訣。
由于青絲豆營養價值,豆制品花樣多種,作為家常菜與宴賓之珍,大都傳為美很高。故民諺云:“青豆兩瓣夾,少了真沒法”,“寧可食無肉,不可無豆腐”。玉山青絲豆,全身都是寶。
除可制多種豆制品以外,豆渣又是一種優質的飼料。用豆渣喂豬以后,生豬長膘快,皮色紅潤,皮薄肉嫩,鮮美可口。秸稈又可喂羊、喂牛,特別是根部有根瘤菌,能固氮肥田,有利于其他作物增產。
據測定:一畝大豆的根瘤菌含氮量相當于三十五斤硫酸銨,而其殘茬有機質豐富,能改土肥田,可謂“用養結合,一本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