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是穩定血糖的重要荷爾蒙,血糖高時會大量分泌胰島素降血糖,同時促進體脂肪合成,身體儲存脂肪就越來越胖。所以生酮、低碳飲食,就強調把飲食中一日碳水化合物比例從60%降至總熱量的10~30%,不讓糖在體內竄動。
想穩血糖、不發胖?白飯面條這樣搭低GI指數的食物降升糖指數
白飯、面條是千年來我們的主食,主要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能量的來源,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但是西方醫學中發現,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令人發胖、影響血糖,刺激胰島素的分泌。
難道因為這樣,我們就要舍棄不吃嗎?
其實只要掌握選食、控糖小秘訣,就能聰明吃米飯、面條,健康不傷身哦!
什么是升糖指數(GI)?
我們如何知道碳水化合物影響血糖的波動呢?
1980年多倫多大學教授大衛•詹金斯教授(David J. Jenkins)提出升糖指數概念,用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了解身體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后,對血糖的反應。
升糖指數高的淀粉食物,消化后葡萄糖會迅速釋放到循環系統,升高血糖;反之,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消化過程較緩慢分解,對血糖、胰島素的影響比較緩和。
從以上這些食物的GI值判斷,可發現主食中米飯、面包的數值都較高,而面條、全谷類反而比較低。
★ 低升糖指數(GI范圍低于55):
蕎麥面55、谷類面包/米粉53、燕麥/蕎麥/糙米54、玉米52、義大利面50、通心面47、肉包42、水餃40、小麥41、冬粉33、薏仁29
★ 中升糖指數(GI范圍56~69):
牛角面包70、燒餅69、糙米/面線68、小米粥67、漢堡面包62、厚片吐司60、面食60、烏龍面58
★ 高升糖指數(GI范圍70~99):
面包94、稀飯78、炒飯90、白飯73、白土司75、南瓜/貝果/松餅75、糙米稀飯72
升糖指數(GI)會因食物形態、烹調方式改變
碳水化合物中的GI值也會因為一些食物形態和烹調方式而有所改變:
1、食物的纖維含量: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例如:全麥面包較白吐司低)。
2、食物的精致程度:食物越粗糙、越少加工,GI值愈低,越能保留天然的物理屏障,越不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上升慢。
3、食物的型態和料理方式:
切成塊狀的食物GI值高于切碎或絞碎成蔬果汁食物。
油炸、炒、煎的GI值高于水煮、清蒸的食物。
糊化程度高(白稀飯、勾芡)的GI值高于糊化程度低(白米飯)。
4、食物的成熟度:
生菜、未熟的水果GI值較煮熟蔬菜、水果低。
聰明選食搭配法!穩血糖又能吃飽
選擇主食種類,只能用升糖指數來做判斷標準?長期需控制血糖或體重,要盡量減少飯后血糖波動,所以該選擇低GI的食物為主嗎?
其實不然,我們不能只是單看一種食物GI值(是實驗的數值)決定是否吃或不吃,因為:
每一餐,非單獨吃白飯和面食等食物,還會加上其他食物,不同種食物它的GI值都不同,每餐飯后的血糖變動與當餐的所有食物都有關,降GI掌握的重點如下:
餐食中若有纖維、種子糠、種皮等、或油脂、蛋白質成分、酸味食物等(這些食物原本的GI值就較主食類低),會讓整體食物延緩胃排空與消化,飯后血糖上升不會太快。
加工過程越精細或烹飪時間越長(食物糊化度高、勾芡,消化排空快),食物的GI值就會比較高,因此要少食用糊化度高、勾芡的食物。
酸味食物:酸味的食物似乎有助于降低某些食物的胃腸道吸收,可以再以醋、檸檬汁、酸梅汁、優格等為基礎的調味料。
細嚼慢咽,可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降低GI值。
【米飯面食降GI搭配法】
★ 第1招:米飯搭配
白米或稀飯中可加入糙米、其他如藜麥、黑米、地瓜、黃豆、毛豆等有豐富纖維、全谷類、豆類食物。一餐搭配約一碗青菜、蛋白質食物來源、優質脂肪來烹調,這樣可讓主食不再是造成血糖波動的負擔。
★ 第2招:面食搭配
不要只以一碗陽春面、擔擔面解決一餐食,這樣雖能吃飽但容易餓,只有白面條的食物還會影響血糖。建議選擇變化多的面食類,例如:什錦面、大鹵面、泡菜豆腐面等,包含蔬菜、豆肉蛋類等食物,均衡且營養不影響血糖。但是要記得別以面包、蛋糕解決一餐,那是非常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TIPS:低升糖指數非代表熱量低!
有人認為水果的GI值較低,或者打成果汁取代正餐,結果打成汁的水果比一整顆水果所吃入的還多。但其實義大利面的GI值雖比白面條低,加了奶油白醬后熱量就非常高。如果毫無限制不控制得吃,雖然GI值低,還是會增加體重。
營養師提醒,一天「總糖量」與「主食份量」適度控制得當,才是真正穩定血糖,不造成發胖的重要因素。例如一碗飯的總糖量相當于兩碗面條、米粉或兩片吐司或一個中型饅頭,等量不過量就能安心享食。
另外,除了考慮吃個別食物的升糖指數外,結合不同的食物也有助于血糖控制,如此才能聰明控糖,健康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