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是否缺鈣?解惑鈣質相關問題
鈣質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除了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也分布在血液和肌肉中,有人半夜睡到一半腳容易抽筋、情緒焦慮暴躁或是關節酸痛,都與「鈣質」有關,鈣質參與了身體哪些作用?每天到底需要多少才夠?
鈣質是「巨量礦物質」,是體內含量最高且需求最高的礦物質,鈣質在各組織間維持動態平恒,其中有超過99%都存在骨骼和牙齒內,剩下的則是分布在肌肉、血液、體液等組織中,在人體生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問題一、鈣質只關牙齒和骨骼的事嗎?
當然不是,鈣質關乎你全身的事!雖然大部分都存在骨骼和牙齒中,但在其他組織或體液中的鈣也有重要功能。鈣離子是體內訊息傳遞分子,控制神經傳導、肌肉收縮與舒張與血液的凝固,同時也與心肌維持正常功能和保護細胞完整性有關系,因此必須控制血鈣穩定,血中鈣離子過高會出現肌肉僵直、虛弱、嗜睡、體重減輕及疲倦等,過低則會有神經肌肉功能的失調,例如易有抽筋、手指或嘴巴周圍麻木感、痙攣、腦壓增高、意識障礙或嗜睡等癥狀。
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會調節血鈣在正常范圍,若血鈣偏低,副甲狀腺素會刺激骨骼(破骨細胞)將鈣釋出到血液以維持血鈣濃度;反之,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偏高時,部分血鈣會存積到骨骼,多余的則會由尿液排出。
問題二、鈣質跟睡眠有關嗎?
沒錯,缺乏鈣和鎂會讓神經和肌肉無法放松,造成肌肉或肩頸酸痛,或是容易焦慮有關系,影響睡眠品質,或是半夜醒來之后就睡不著。另外,鈣質可以幫助大腦產生褪黑激素,若能在晚餐后喝杯牛奶,里面不但富含鈣質,還含有豐富色胺酸(tryptophan),可以幫助血清素合成,舒緩你緊張的情緒,同時避免半夜抽筋,助你一覺到天明。
問題三、一天要吃多少鈣?
鈣質的作用和需求量?如何評估是否缺鈣?解惑鈣質相關問題
我國營養學會建議鈣質需求量4~6歲為600毫克;7~9歲800毫克;10~12歲1000毫克;13~18歲則增加為1200 毫克;19歲以上則為1000毫克,而國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大多不足,建議每日攝取1~2杯乳品是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的方法(推薦閱讀:含鈣高的食物),以下實際列出一日菜單中的高鈣食材給大家看,可以看看自己平常飲食中是否常吃到這些高鈣食材?
早餐:
牛奶一杯(240ml) ──鈣質250mg
起司蛋吐司──鈣質100mg
午餐(自助餐):
小炒(一塊豆干跟3g的小魚干) ──230mg
莧菜、芥藍、油菜、紅鳳菜等高鈣蔬菜半份── 50-100mg
點心:
酸奶──200mg
晚餐:
三角油豆腐2 塊──120mg
地瓜葉一盤── 105mg
問題四、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缺鈣?
1、血檢 ——不可靠
市面上的“微量元素檢查”,主要是驗血,查血液中的鈣含量。血鈣降低了,人體會自動把骨頭里的鈣‘分配’到血液中,維持穩定的血鈣水平,保證身體的正常運作。
可見,哪怕骨頭缺鈣了,血鈣水平也往往是正常的。查血鈣,意義不大。血鈣大幅下降,往往是由于某些嚴重疾病引起人體鈣失衡。
2、尿檢——影響因素多
尿液中的鈣含量,不能反映人體是否缺鈣。尿鈣,可能是鈣攝入較多,也可能是腎臟疾病引起的。
3、驗發——沒用
頭發所含微量元素的量,很容易受到洗發水、空氣污染等因素的干擾。同一個人,頭發所處的部位、長短不同,也會影響其中的微量元素值。所以,頭發里的鈣含量,也不能反映人體是否缺鈣。
4、骨密度檢查——建議中老年人每年做
這項檢查,查的是骨骼礦物質密度。鈣只是多種骨骼礦物質的其中一種,骨密度檢查沒有辦法診斷人體是否缺鈣。
檢查結果顯示骨密度低下或骨質疏松的,可能是飲食缺鈣,也可能跟人體骨骼的退行性變化有關,又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建議:女性最好在40歲以后、男性在50歲以后,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查,一旦發現骨量減少,就及早干預,預防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
5、飲食評估——正解
這是醫院營養科門診經常用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飲食調查,了解就診者的飲食習慣、平常吃的食物都吃了些什么、吃了多少量,然后估算出每天鈣元素的攝入量。
健康飲食特產推薦
健康飲食特產排行
- 清除蠟燭痕跡的三種方法
- 幾乎家里每個房間都有蠟燭,但不幸的是,有時候燭光會亂串。你有發現桌布、衣服、或燭臺上有頑固的蠟燭油擦不掉嗎?
- 關注:677
- 獼猴桃要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嗎?
- 獼猴桃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它的吃法比較多,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經常吃獼猴桃。
- 關注:170
- 什么是明膠?明膠對身體有害嗎?
- 明膠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明膠(Gelatin)是由動物皮膚、骨、肌膜、肌魅等結締組織中的膠原部分降解而成為白色或淡黃色
- 關注: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