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燈,屬于花燈范疇。花燈歷史悠久,源于漢,盛于唐。
▽無為紗燈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無為縣的紗燈起于明代。相傳,那時無為縣出了一個狀元,他得中之后,回歸故里建造府第,要用紗燈點綴廳堂。于是,他令工匠仿照宮廷紗燈樣式制作。從此,無為縣開始制作紗燈。
清代同治年間,慈禧太后要做大壽,朝廷派人到無為縣定制紗燈,作為祝壽禮品。由于無為縣的紗燈工藝精巧,形態逼真,得到慈禧太后的贊美。此后,一些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也以懸掛紗燈為榮,紛紛購置。
▽無為紗燈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無為紗燈呈六方形,框架能夠折疊,便于拆裝框架系用高級木料制作,并雕刻著各式花紋。紗燈的上蓋頭,伸出六根木爪,每只木爪雕刻成龍頭形。燈身框架外沿,以鏤空工藝雕刻出各式花芽,象龍背上的鱗翅。
每只燈腳雕刻成立體型的龍尾或龍爪。整個紗燈的框架,宛如六條游龍盤繞在上面。蓋頭上的六對龍眼睛,經用金粉描繪,顯得加生動有神。燈體經過油漆后,分成兩種顏色,一種深似紫檀另一種淺如紅木,古雅凝重。
紗燈蓋頭的六方嵌進木框紗絹畫,描繪出四時花卉或山水風景。燈體的六方都嵌進長方形的紗絹畫,題材有戲劇、人物、山水等,一般以戲劇為多。有的紗燈六幅畫面就是一串戲,工筆重彩,色澤艷麗。
無為紗燈的燈蓋頭的龍嘴下邊和燈座的下方,都攜吊著大紅色或金黃色的絲質長須穗,使紗燈顯得格外華麗莊重。紗燈上的畫面繪制在潔白的紗絹上。繪畫前,在繪畫處涂上一層膠,然后在膠上繪畫著色,所以畫面外的部分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