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形長而扁,一般每尾三斤左右,鱗白如銀,富有脂肪,味極鮮美。每年春夏之交,端午節前后,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內能捕到,故名鰣魚。這種魚離水即亡,因而很是珍貴。
▽毛峰熏鰣魚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過去歷代皇帝均愛吃鰣魚,在漁人未下網時,就派“官人”和驛馬在岸上等,限令時辰送到京城,供他享用。明末詩人吳嘉紀的《打鰣魚候》詩曰:“君不見金臺鐵甕路三千,卻限時辰二十二。
▽毛峰熏鰣魚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鰣魚有清蒸、紅燒等吃法,唯毛峰熏鰣魚是一種特殊的烹飪方法。這個菜選用半片新鮮鰣魚用調味料腌漬待熏。熏鍋內放米飯,撒上浸濕的黃山毛峰茶葉,架上鐵絲算子,算子上鋪蔥段,半片鰣魚鱗向上置于蔥段上,蓋嚴鍋蓋,用旺火燒,茶葉受熱,蒸汽蒸魚,魚煙熏成熟;再以小火熏蒸,魚即上色增香。
待熏熟取出,撣上芝麻,魚身金鱗玉脂,油光發亮,茶煙清香,誘人食欲。舉箸品嘗,魚肉細嫩,滋味鮮美,真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