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大救駕已有千年歷史,早已聞名全國。可是為何取名“大救駕”呢?原來它救過皇帝的命。
▽壽縣大救駕歷史淵源(文化內(nèi)涵)
傳說在公元956年,后周皇帝世宗命大將趙匡胤率兵攻打壽春(今安徽壽縣),駐城南唐清淮軍劉仁贍率兵死守。趙匡胤苦戰(zhàn)九個多月,方才攻下。因為長期苦戰(zhàn),人疲馬乏,趙匡胤也勞累過甚,不思飲食。
廚師見狀,特地做了一種圓餅獻上,趙匡胤吃過以后,食欲大振。后來,趙匡胤做了宋朝開國皇帝,說是這種圓餅點心曾救過他的駕。“大救駕”就此得名。大救駕的原料與配方、制作技術(shù),一千多年來已經(jīng)過多次改進,使質(zhì)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壽縣大救駕地域特點(產(chǎn)品特色)
做大救駕用的原料、輔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這種點心做得色澤乳白、形狀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
品嘗起來,入口酥脆,重油而不膩,有多種果香味道。夏季可以保存半個月,春、秋、冬季可以保存一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