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糊乃老子故里河南鹿邑縣獨有特色食品,色白如乳,細膩無渣,滑潤如脂,香甜爽口,不亞乳汁,故名媽(俗指奶水)糊。據說,老子與媽糊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
有一年,苦縣(苦縣,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人民遭了災,先淹后旱,莊稼減產,甚至絕收。就兩樣莊稼——大豆和谷子沒絕收,神奇般的活了過來,收了一部分。其他莊稼就不行了,有的絕收,有的只收一點點,人們感到害怕,這怎么能活下去。不少人家把僅收一點谷子和大豆留給老人和小孩吃,青壯勞力出去逃荒或打工,打不了工,就要飯,都留在家里反正得餓死完。
一天,苦縣城里來一個白胡子老頭,腰里帶個藥葫蘆,也可能是酒葫蘆 ,手里拿根趕牛鞭子,走到十字路口,胳膊一揮炸了鞭“嗄”,嘴里說;“喝稀別吃干,多活幾十天。”
有的人很留意,這個白胡子老頭說的有道理,已經有災了,不能再按正常年景過日子,于是就把谷子去掉皮,加上黃豆一泡,泡成后在磨上一推成了稀糊涂,再放在鍋里一煮,一個人吃上兩碗,再吃些野菜,榆樹皮之類的東西,不就把這一年過去了嗎?大家都別外出了,外出說不定會餓死在外面。
一傳十,十傳百,都猜是老子點化大家不要外出,都喝稀飯,配些野菜,樹葉和榆皮之類的,湊合著種上小麥,不致于能把人餓死。
老子這一點化還真有效,家家戶戶都不再外出。種好了一年的莊稼,人們用磨把泡好的黃豆和小米放在一塊,再放在磨上推,磨出來的豆米汁水放在鍋里煮,看著很稠,喝到嘴里不擋嘴,好喝極了,由于好喝,并且香甜爽口,不亞乳汁,故名媽(俗指奶水)糊。一直到現在,媽糊還是鹿邑飲食上的特色食品 ,不但本縣人愛喝,外地來的客人也愛喝,就是讓高級領導喝上一碗,他也喜歡。
鹿邑媽糊恁好喝,實際是老子留下的,咱們大家都應該尊重他老人家,他給人民辦多少好事!
后來人們通過再加工,再創造,把煮面的黃豆撒在媽糊上,喝起來更好喝,更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