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餐桌上的“飲食文化”,細節之處,充滿儀式感
真正的餐桌文化,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形成的,必定是經過時間的沉淀,在長久的歲月之中堅持,從每日的細節之中,展現出來的儀式感。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一起走進日本餐桌上的“飲食文化”?纯催@些細節之處,都是如何展現生活的儀式感。
一、用餐之前先說“我開動了”。
一句簡單的話語中,就讓用餐這件事,變得充滿儀式感。在擺滿美食的餐桌前,在開始用餐之間,對自己,對身邊人說一句“我開動了”。
不僅是餐桌上的禮儀,也是一種飲食文化,其中體現了人對食物的尊重。
不是讓自己做好吃飯的準備,而是在說這句話之前,讓眼前的食物也有了被吃掉的準備。感謝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能量供給,是對糧食和生命的基本尊重。
二、飲食之中用手端著碗進餐。
保持用手端著碗進餐,這種習慣在日本人身上非常常見,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一邊用手拿著筷子,一邊用手端著碗,是一種基本的飲食禮儀。
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把碗放在桌子上,低頭單手吃飯的樣子不雅觀,也很不禮貌。
因此,他們認為用手端著碗進餐,不僅是飲食文化的傳承,也讓吃飯這件事變得更雅致,更富有儀式。
三、吃飯時堅持分餐制。
在日本人吃飯的時候,很少見到給別人夾菜的舉動,一方面,是因為用自己的筷子給對方夾菜,比較不衛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人吃飯堅持分餐制。
其實從飲食衛生的角度來看,分餐制是非常健康的飲食方式,這一點也很值得學習。
飲食文化中,堅持分餐制,在餐桌上不給別人夾菜,也是一種餐桌禮儀的體現。對這些飲食文化的傳承和堅守,也讓我們在日常用餐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儀式感”。
最后,看了以上的這些分享,對待這樣的“飲食文化”,不知諸位讀者朋友們又都是如何看待的呢?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更多的日式生活美學,愛寫作,愛分享,愛美好,更愛生活。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日本二三事”,讓我們一起發現美好,傳遞美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