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京特有的圩區水產蔬菜---花香藕,鮮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時候甚至被制作貢品“捶藕”而進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產農產品歷史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獲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這在全國都非常有名。”市農林局蔬菜處調研員朱宏建對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愛的“水八鮮”,它們的“出身”與南京郊區特有的地理環境是分不開的。朱宏建認為,南京郊區如江東、沙洲、雨花臺等地區鄉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達到數千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鷺洲之所在,河網密布,水質清純,因而這里出產的水八鮮非常鮮嫩可口。
以花香藕為代表的“水八鮮”在南京影響頗深,水西門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們而獲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為南京地產“水八鮮”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養殖歷史十分漫長,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東晉時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東晉郭璞《江賦》中有“鱗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時皇室已經將其作為珍品賞賜寵信。那么花香藕究竟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專家解釋說,明朝時《江寧縣志》載,“花有紅白二種,白花者佳,花開時藕極嫩,謂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種本身帶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齒間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據《江寧縣志》這段記載以訛傳訛,這類藕種從此就被稱為“花香藕”。
到了明朝時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為貢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筆中留下蹤跡,《白門食譜》稱譽:“做羹,更覺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謂別有風味。”
尋訪南京消失的土特產。
“小時候每年能吃上點花香藕,已經成為家里過節一份特有的情趣”,家住在江東路,今年51歲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談起自己小時吃過的花香藕,王先生似乎仍歷歷在目,“每年只要到了中秋節,家里大人們就會買上花香藕、菱角找歡松獻潰頤嗆⒆涌刪駝徘勞燉鍶強墑俏頤嗆⒆郵貝羈牡娜兆印!
王先生說,“后來漸漸地市場上這些東西少了,我們家里也就很少吃花香藕了。前段時間,突然很想吃,于是就為了買上幾根花香藕,我可是找了幾天跑了好幾家農貿市場都沒有買到,難道咱們南京這些土特產真的已經吃不著了嗎?”電話那頭王先生遺憾地表示。
除了花香藕,還有多少曾經存在您的記憶中、現在卻漸漸從生活中遠離的南京土特產?這些土特產是否牽起了您對往昔生活的一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