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天氣下,我們人體每天約流失2.5升以上的水分,流汗時,體內的鹽分、電解質也會隨之流失。如果只是短時間流汗、或流點汗,適量飲用水分即可補足流失的水,身體也會自動調整電解質的平衡。
但大量流汗時,體內的鈉離子流失過多,此時只補水反而會稀釋血液中的鈉含量,讓體內電解質失衡,導致抽筋、低血壓、脫水、惡心、意識注意力變差、虛弱等問題,嚴重者則會出現熱衰竭,造成生命的危害。
狂流汗,補充運動飲料有用嗎?
從事戶外工作的人群、高強度的運動訓練者、馬拉松跑者、戶外運動者,及容易脫水的老人家小朋友,都應該特別注意流汗這件事!既然補充水分不能只靠白開水,那補充運動飲料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大量流汗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更有助于體內補水。
喝進去的水要能被身體吸收,保留在身體里,需要電解質的幫忙,因此補充水分必須同時注重水與電解質。從汗水中流失的電解質,以鈉為大宗,鈉的功能為幫助吸收及留住水分,維持血漿量,協助調整體溫平衡。
因此,建議只要是進行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不管大人或小孩,在大量流汗的情況下,補水怕補不夠,但又想要快速解渴,可以適量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輕松留住水分讓身體無負擔。
運動中喝溫水或冰水哪個好?營養師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若是運動人群,據研究指出,運動中每小時的流汗量高達2~4升,相當驚人,因此需更加注意運動前中后的水份及電解質補充。
運動前中后補水有學問,冰水效果比溫水好
若是運動人群,據研究指出,運動中每小時的流汗量高達2~4升,相當驚人,因此需更加注意運動前中后的水份及電解質補充。
運動前1至2個小時,就可開始補充水分,分次喝下500~600毫升的水,亦即大約1個普通礦泉水瓶的容量。運動中,每10到15分鐘可以補充一點水分,1小時總量建議約600到800毫升,大約也是1個普通礦泉水瓶多一點的容量。
另外,運動中補充水的溫度應該比平常低,不建議喝溫水,建議改喝冰水,運動效果可能會更好。若從事有氧運動超過1小時以上,建議可以適度補充運動飲料。
運動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計算運動前和運動后的體重差別,每減少一公斤的體重,就表示至少需要補充1至1.5升的水,1比1.5,或是可以用尿液的顏色來判定還需不需要繼續補充水份或是運動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