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隸屬于河南省,地處中原豫、晉、陜三省交界處,豫西重鎮,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城長安,北隔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三門峽境內美食也是多種多樣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三門峽境內的十大名吃。
1、靈寶羊肉湯: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的特色美食。相傳在2000多年的秦朝當在人就有喝羊肉湯吃燒餅的習慣。這里的羊肉湯濃而不臊,香而不膻,辣而不辛,鮮活清爽,味和綿長,形成了“肉爛湯白辣子紅,味鮮香濃燒餅脆”的特色風味。
2、三門峽麻花:源于陜縣大營麻花。相傳始于明代晚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這里的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而不干,營養價值較高。
3、五香豆面:是當地的傳統名吃。用小麥面粉制成的,其形似大豆,因其味道的酥、脆、香、耐保藏、具有養胃、開胃的作用,是豫西一帶人出行遠游和重大節日待客的特色小吃。
4、觀音堂牛肉:是河南三門峽陜縣的特色傳統名必、吃。據說在1901年,慈禧太后過道陜縣,食用觀音堂五香牛肉后贊不絕口,將其列為貢品。
5、陜州糟蛋:是當地的傳統小吃。相傳起源于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是用雞蛋和黃酒酒糟加工釀制而成。其特點:風味獨特,營養豐富,還有酒香非常有特色的。
6、義馬石子饃:又稱石子燒餅。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墊底烙熟而得名。主要原料是:面粉、豬油、小油(植物油)、食鹽、大料、花椒、蔥等。石子燒餅外觀焦黃鮮亮,咬開后層次分明,外酥內軟,咸香可口,非常好吃。
7、義馬水花佛手糖糕:是當地的名小吃,相傳始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時逃離在外,地方官借機獻媚邀寵時所獻上的一道點心,深得慈禧歡心,由此得名。
8、油脂燒餅:又叫脂油餅,是當地的一大名吃。它是扁圓形,外觀焦黃明亮,咬開后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外酥內軟,濃香撲鼻。是用面粉、豬板油、棉清油、食鹽、堿面等制成。
9、靈寶大刀面:大刀面是當地最膾炙人口的風味小吃,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切面的大刀長3尺,寬5寸,頗像鍘刀。面搟成一尺多寬的薄面皮折疊成十余層,用大刀切制成面條。通常是早晨賣細面,中午賣寬面。調味以酸、辣為主,澆面的稍子與配菜,可隨節令變化。
10、甑糕:是三門峽市靈寶當地的風味小吃,相傳是幾百年前由陜西傳入。是用江米和紅棗制成的。當地人一般做于早點吃。其特點:軟硬適度,軟甜粘勁,味道醇厚,很有特色,去當地的朋友一定要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