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藥枕,是由邯鄲市生產的一種輔助醫療保健產品,規格有三種。降壓枕:由十味中草藥配制,具有舒通經絡,調和血脈疏風散熱,平肝潛陽,降壓止疼等效能適用于高血壓患者和動脈硬化及由此引起的眩暈、項強、頭疼目赤、心悸、煩燥不寧等癥。
明目枕:用七味中藥制成,有疏風清熱、醒腦明目、鎮疼活絡、退翳清障、增進視力之功效。適用于目赤眼痛、視物昏花、迎風流淚、眼干目澀等癥。保健枕:僅用五味中藥,適用于五周歲以下嬰、幼兒童,可以起到舒風通鼻、鎮驚安眠、醒脾化食、明目悅耳、促進身心發育等作用。
▽華佗藥枕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藥枕是我國中醫學寶庫的一枝瑰麗花朵,它主要根據“香氣治病”、“聞香治病”、“以氣用事”、“入肺經”等傳統理論,治療疾病。接觸藥枕的頸椎、部分胸椎及肩胛部位,是肌肉復雜、交感神經集中、延腦生命中樞所在,枕中藥物、藥氣通過嗅覺及吸聞、皮膚接觸,作用于人體感覺器官,或直接地穴位特異性治療或緩慢而持久地刺激肌肉神經和延髓中樞,促使經絡氣血的正常流通,松馳肌肉、血管,有助于恢復神經沖動和機體正常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解除病痛、強身健體的效果。
“聞香治病”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國時代的名醫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成果,用綢制囊,裝“三香”(麝香、檀香、丁香),懸室內,治肺癆、吐瀉,將聞香除病提高到新的水平。華佗一生清明正直為人所害,所著醫書大都散佚,但聞香除病一法為其后中醫所師承。
晉代《肘后方》載用決明子裝枕治眼疾,唐代《日華本草》記將菊花入枕以明目,《潛確類書》有磁石作枕鎮驚,宋代《云笈·七》記用32味中草藥配合的“神枕法”,清代《理瀹駢文》有36味藥組成的“丁公健身枕”等等;我國民間也有病室懸藥囊、五月端陽佩藥囊、枕席下面放青蒿、藿香以消災去病的做法。但是,藥枕療法及配方多記在書上,散傳民間使用不普遍,從未作為商品正式出現在市場上。
問世的“華佗藥枕”深挖寶貴的民族醫藥遺產,結合機繡刺繡傳統工藝,使產品既有欣賞使用價值,又有輔助保健作用,做到了物美、價廉、實效;在口服、注射、針灸、按摩之外,另辟治病健身之蹊徑。
顧客反映既經濟、簡便、舒適、節時,療效顯著,又無副作用。國內患者競相索求,美、港商家也積極訂貨。華佗藥枕配方合理,氣味芬芳,包裝嚴密,使用衛生。降壓枕、明目枕,長40公分,寬24公分,均重1.5市斤,可墊鋪在枕頭上;兒童保健枕,長30公分,寬20公分,僅重0.8市斤枕面分別采用綢緞、特麗靈、的確涼若干種布、絲、毛料,色彩清素、淡雅、明快,賞心悅目;枕邊用各色金屬線縫合,耐磨經洗;枕面用機繡、刺繡配合構圖,華佗像栩栩如生,花草洗練簡潔。
使枕頭不僅柔軟、光滑、輕便,又給人以美感。枕頭樣式已有“八角枕”、“四瓣梅花枕”、“雙錢民間枕”和“扒絲透空耳枕”等多種。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詩有“夢寐宜人入枕囊”,被世人當作經驗之談;俗話也說“一世人生半世枕”,古稱枕頭為安樂枕。利用每天必不可少的休息時間,伴枕入睡,治病健身,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