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是孤懸海中的彈丸小邑,本無珍禽息,但澎湖島上現有一種稀奇的啼更鳥供人觀賞。
啼更鳥代表著幸福安詳和春天永在,為歐美家庭喜歡飼養的一種小鳥。啼更鳥原系西洋所產,為何在澎湖安家落戶?相傳遠在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有艘英名叫“再西”號商船,航經礁叢密布的澎湖列島最北端的吉貝島附近,遇強風觸礁沉沒,客貨葬身海底,唯有船上的幾只白色小鳥死里逃生,沖天高飛抵達吉貝島,為漁民捕獲。后來發覺這種鳥有啼更報曉的本性,不分春夏秋冬,或風雨晴晦,每從夜晚零時開始,隔一小時鳴叫一次,直到天明六時為止,故澎湖人稱它為“啼更鳥”。
啼更鳥外型近似白鴿,但體態比白鴿還嬌小輕盈,雄雌廝守成雙,高雅美潔,白羽如雪,一塵不染,眼睛為藍色且帶黃,眼圈周圍叢生著一簇毫毛,嘴長如鳩,適于啄食白蟻,肢爪呈淡紅色,其鳴聲輕柔婉轉,靜夜聽來,引人遐思。
啼更鳥體質嬌弱,繁殖力很低,每對售價達一千多元新臺幣,大的較為昂貴,價值在兩千元新臺幣上下。
啼更鳥除了可啼更報曉之外,它還有驅除白義的本領,其周圍百尺內的白蟻均不能生存,可以保護房舍不被白蟻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