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康熙年間渡海到臺灣采硫的郁悄和所寫《臺灣竹枝詞》中的佳句,這里的“檨”,指的就是芒果。
芒果也稱“檬果”,在臺灣,閩南人叫它“檨仔”,而客家人、福州人則稱它作“番蒜”。它的形狀象腰子,也有人形容為鵝卵。成熟的芒果依品種的不同,有黃、紅兩種顏色。它的核比較大,橙黃色的果肉有似松脂一樣的香氣,是臺灣夏季最常見的水果之一。
臺灣從何時開始就有芒果,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據說是荷蘭人盤踞臺灣南部時,從印度引進芒果,最初種于臺南的六甲鄉,后來逐漸傳至附近的一些鄉鎮。至今臺南的云林、高雄、屏東不少地方都有帶“檨”的地名,如檨林村、檨圃、檨子坑等。官田、歸仁一帶還有一些不知年歲的老芒果樹,象老榕樹一樣枝干參天,蔚然成蔭,可芒果在臺灣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現在芒果樹遍布臺灣全省,臺南一帶的六甲、官田、大內、左鎮、新化、玉井等靠山的鄉鎮為主要產地,所出產的芒果分本地種、南洋種和美國種三大類,其中以玉井的紅芒果俗稱蘋果芒果最負盛名。
玉井紅芒果是經過改良的美國種,它的形狀比本地種和南洋種都圓一些,熟透時,果皮深紅,表面還長著一層細細的絨毛,看上去,象誰為它那紅樸樸的臉抹上了一層薄薄的脂粉,十分逗人喜愛。它的形狀和顏色都有點象蘋果,難怪它還有“蘋果芒果”,這么一個好聽的名字。玉井紅芒果果實大,核小,纖維細,吃在嘴里香甜馥郁,真不愧為從芒果中的佼佼者。玉井紅芒一般在七月左右成熟,這段時間如果路過果園的人,就能看見滿園鮮紅,碩大的果子垂在樹梢,細細的枝條似乎都快承受不住了。看見此情景,不禁令人想起古人詠檨的詩句:“參天高樹舞風清,果實累累暑當成。好事久傳番爾雅,南方草木未知名。”紅芒果用來鮮食味最美,《臺灣省通過》中就寫到:將芒果“切片以啖,甘如蔗漿,而清芬遠過。”難怪人們在宴席上也常切上這么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芒果,不用說吃,看了就令人食欲大增。除了鮮食,它果肉厚,纖維少,是理想的制罐頭的原料。
芒果是防止暈船的妙藥。明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說:“蜜望(即芒果),色黃味酸,能止船暈,飄洋者重金購之。”此外,芒果核還有消食滯、清寒熱的藥效。
玉井鄉現已成為生產芒果的專業區,種植有愛文、海頓、吉祿、肯特、凱特五種經過改良的美國紅芒果。隨著品種的不斷改良和栽培技術的提高,玉井鄉將有更多更好的紅芒果奉獻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