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人們一樣喜歡竹的高風亮節,均把竹與梅、蘭、菊合稱“四君子”,與松、梅同稱“歲寒三友”,并把竹用于衣、食、住、行、樂、工具、兵器等。
臺灣由于氣候潮濕,溫熱多雨,非常適合竹林生長。臺灣盛產五十多種竹,有桂竹、麻竹、綠竹、長枝竹、荊竹、孟宗竹等,關于孟宗竹還有一段美傳,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孟宗,因他的母親一貫喜愛吃竹筍,有一年冬天,他的母親染病臥床,孟宗為了遂慈母的心愿,苦無法實現,便在雪地上號淘大哭,誠感神明,熱淚灑在雪地上而長出“孟宗竹”。這段神話賦于竹一層哀艷感人,浪漫情趣的色彩。
臺灣的竹林資源大都集中在中部的南投、云林、嘉義等縣,其次是新竹、臺北、苗栗和桃園等地的山區。在鹿谷還有人工培植的方竹。這種竹在萌芽階段,從四方用模版把竹筍夾緊,使竹循著四方形生長,即長成方竹,由于這種竹稀有,經濟價值特別高。
豐富的竹資源為竹藝人創造了廣闊的藝術天地。臺灣人就以其敏捷的心和靈巧的手,給竹增添了新的光輝。如早期產竹最多的竹山編織的竹席、臺南關廟一帶制作的竹籠、西螺鎮的埔頭一帶編制的畚箕都聞名全省,暢銷海內外。
隨著竹的栽培技術的提高,編織、雕刻等工藝也日漸發展,臺灣竹藝品的名目越來越多。以家具來說,有桌、椅、席、床、枕、書架、屏風、花架、卷簾等;以文房用具而言,則有墨床、墨夾、筆筒、鎮紙、臂閣、筆架、竹刀等;作為食具的有,盤、筷、飯筒等;用在梳洗方面的有,蓖、梳、摩頭、筐、籮等;其他方面有杖、煙斗、笠、簫、笙管、笛等;此外,還有供做繪畫的細線竹簾,奇巧古雅的竹雕,編織圖案的竹器,幾乎遍及生活的每個角落。經過藝人精心加工制作的竹藝品,件件拙樸優雅,耐人尋味。在臺灣各地工藝商店的竹藝柜都可見到各種輕巧實用、清新精美的竹制日用品,或樸實高雅的竹畫、竹雕等。那一個個富有原始風味的燈飾造型,能使人們的居室散發出奇妙的光影;那一座座優美奇特的插花容器,能使人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那一套套典雅脫俗的竹家具,更能使人常常置身于竹的小天地,引發思古幽情……,這些竹藝品吸引著游客沉醉在竹的美好世界中而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