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乃臺灣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它的小吃也與它的地理位置一樣,大都是南北來往的它鄉異地之人來此揚名立萬,結果南北口味,會聚一堂。要提起獨特的地方風味小吃,它倒顯得黯然失色,唯一排得上號的,只有光桿司令一麻葉羹了。
▽臺中麻葉羹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麻葉羹是一種鄉野小吃,難登大雅之堂,外地人大都不敢輕易嘗試,只有臺中人懂得品嘗,并引以為豪。臺中人愛食麻葉羹,有其地理上和歷史上的原因。清朝光緒年間,東大墩街初成時,纖維是當地運銷祖國大陸的主要貨物。
當時該地居民多在稻田中種植芋麻、黃麻,也順便種植可以食用的甜麻。臺中現仍有不少地名與“麻”字有關,如芋仔園溝、麻園頭、麻糍埔等。麻葉羹的作法是將甜麻的嫩芽及去掉葉脈的大葉摘下,經過一番揉搓,除去苦味,然后加水及太白粉(淀粉)煮成羹狀。
沒有嘗過的人看見那一鍋稀爛的綠羹,就望而生畏,若斗膽嘗上一口,便叫苦不迭。但嗜食者卻都認為它色澤碧綠,苦中帶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丙,多吃還可以清心降火幫助消化。
若加上小魚干和番薯塊,更別具風味。麻葉羹既可拌飯吃,又可當飲料,加上一小匙鹵蝦醬,更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