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一個人在外闖蕩多少年,對故鄉(xiāng)的食物,仍懷無限意念。安慶,長江下游的一座名城,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江中下游自成一派,屬于徽菜中的沿江菜系。
安慶菜重色重油,甜辣兼顧。不同于淮揚菜的清淡,蘇浙菜的甜糯,川湘菜的麻辣,更像是汲取各方美食營養(yǎng),調味出獨有的安慶味道。所以說,去安徽的安慶游玩,要品嘗下這幾種特色的美食,每一種都很好吃。
牛肉包子:這個牛肉包子在安慶是很多的,不過只有大南門牛肉包子才地道。大南門牛肉包子時常要排隊,來排隊的多是歸鄉(xiāng)游子。夢里千回,返安慶,到大南門,就是為了嘗一口。
大南門牛肉包子,餡大,皮薄,兩面煎得金黃,咬一口,也辣也鮮也香也燙的“大南門”味,便直溢進心中。那,才叫個舒服!
大南門牛肉包子,說是牛肉,其實以豆腐為主。牛肉絞成末,為配料。相比之下,牛肉可能量更多一些,味之濃,味至正。
涼亭雪棗:這也是一種糕點,因形狀如棗,浩白如雪,產(chǎn)于宿松縣涼亭河而得名,是宿松縣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名產(chǎn)。
涼亭雪棗以糯米、白芋漿為原料,先制胚,放進冷油加熱,至油沸胚身壯大成形,再打漿上糖即成。由于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難仿制。而且真品涼亭雪棗,胚形似棗,質白如雪,外殼薄如紙,內(nèi)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
江毛水餃:這個江毛水餃的創(chuàng)制人是江慶福,于清光緒年間在安慶小南門一帶,挑擔賣水餃。這種水餃用料選用山區(qū)黑豬后腿肉,佐以蝦仁,榨菜制餡,用燉雞汁或骨頭雞煮餃,具有皮薄、肉嫩、湯鮮的獨特風味。
因汪慶福頸上長有一撮白毛,綽號“江毛”,故有“江毛水餃”名號。民國3年(1914)開設“江萬春”水餃店,子孫承業(yè),經(jīng)營久盛不衰(安慶)。
五香鹵蛋:又名炆蛋,在安慶人的眼里都不為稀奇,幾乎每家早點鋪子都會有炆蛋。
小時候,在過年的時候,家里都會拿茶葉、蓮蓬殼等東西一起煮雞蛋。很多外地人不理解安慶人為什么要把蛋殼敲碎再繼續(xù)煮,那是因為雞蛋會入味,吃起來更有味。
粉蒸肉:安慶人,家家戶戶都知道粉蒸肉(鲊zha肉),這是餐桌上的一道硬菜,一般選用五花肉,那樣吃起來肥而不膩,看起來也不會干巴巴的。
山粉圓子燒肉:很多外地人來安慶飯店吃飯,都會點一盤安慶的特色菜——山粉圓子燒肉。讓外地人吃完流連忘返,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
山粉圓子燒肉是安慶一道傳統(tǒng)的名菜,其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香而可口。此菜放白酒比較醇香,沒有也可以料酒代替。
在調山芋粉的時候,可以先放鹽,這樣更有味。將山芋碾碎、洗槳、晾干后得到的白色淀粉加水少須攪拌成圓團。后與紅燒肉加調料,老抽入盤上鍋蒸(小火燜)20分鐘再撒蔥花即可出鍋。
安慶農(nóng)家在丘陵山地或者自家的自留地都要種上山芋,農(nóng)村家家都有制作山芋粉的傳統(tǒng),多作山粉圓子燒肉待客。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香而可口。
雞湯泡炒米:安慶的硬菜之一。盛一碗滾燙飄香鮮美的雞湯,撒一把炒米。不等炒米泡化,用湯勺舀起,慢慢品嘗。
這道雞湯泡炒米,簡單、質樸,卻蘊藏著道不盡的家鄉(xiāng)味道,讓無數(shù)身在外地的安慶人為之魂牽夢繞。
迎江寺素菜:迎江寺的素菜色香味俱全,所有的食材原料均取自當?shù)亍2酥兴捎玫狞S豆均取自沙州新產(chǎn)的粒大飽滿的品種,用來加工成各種豆制品,像是豆腐、豆腐皮,千張等。
除此之外,還有山區(qū)出產(chǎn)的各種時令蔬菜。這些優(yōu)質的原料保證了素菜的原滋原味,對吃膩了葷菜油星的人來說,換一換口味,別有一種清新爽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