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青頂,又稱天目云霧茶,天目青頂條緊略扁,開似雀舌,葉質肥厚,銀亮隱露,色澤綠潤,滋味鮮醇爽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凈,芽葉朵朵可辨,色、香、味俱佳。天目青頂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產地特征:產于浙江省浙西東天目山之太子廟、龍須庵、楊嶺之溪里、小嶺坑、東坑等地。古木參天、山峰靈秀,屬國家生態示范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土壤疏松,腐殖質厚達二十厘米左右,色黑、酸性,山上終年云霧繚繞,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
加工工藝:鮮葉于晴天上午茶樹上露水干后,采一芽一、二頁初展,即以雀舌狀為標準。經攤放、殺青、攤涼、揉捻、炒二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以后“頂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個等級。
品質特征:成品外形緊結挺直成條,葉質肥厚,芽毫顯露,色澤綠亮,帶鐵灰色,油潤有光;湯色清澈明凈,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持久性好,沖泡三次,色香味猶存,芽葉朵朵可辨。
茶史追溯:唐代陸羽《茶經》記載:“杭州、臨安、于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至明代,有茶人著書將天目青頂與龍井茶等六個茶品同列為佳品。據明萬歷年間的《臨安縣志》記載:"云霧茶出天目,各鄉俱產,唯天目山者最佳。"后因戰亂,失傳。20世紀80年代,經當地政府的努力,天目青頂得以重新揚名,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名茶評比中獲"文化名茶"稱號,F已批量生產,年產量可達5噸左右,除內銷外,先后銷往荷蘭、加拿大、德國、美國、日本和香港地區,廣受歡迎。
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天目青頂”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地域范圍
產于臨安縣東天目山的太子廟、龍須庵、溪里、小嶺坑、朱家村及森羅坪等地。
特定品質
為茶葉挺直成條,葉質肥厚,芽毫顯露,色澤深綠。滋味鮮醇爽口天目山,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凈,芽葉朵朵可辨。沖泡三次,色、香、味猶存。
浙江 臨安市茶葉產業協會 臨安市天目山區太湖源鎮、西天目鄉、高虹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潛川鎮、樂平鄉、昌化鎮、河橋鎮、湍口鎮、龍崗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島石鎮共計16個鄉鎮7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51′00〞~119°44′00〞,北緯29°56′00〞~30°23′00〞。 AGI2012-0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