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麥最早起源于我國華北一帶的高寒山區,山西省神池縣可能就是莜麥的最早發源地區之一。神池莜麥至今遠近聞名,因此說是莜麥的故鄉。大約在公元前九世紀,莜麥由山西傳入內蒙,逐步普及到我國北方的山區、丘陵區和部分平川區。以后又隨著人們對莜麥認識的深化,傳播到全國各地。再后來我國的莜麥被引入俄羅斯、美國和智利等國種植。
神池莜麥籽粒呈紡錘型,有腹溝,長0.8—1.3cm,寬0.2—0.4cm,干粒重31—33.5g,比異地種植的同品質籽粒長0.2—0.4cm,寬0.1—0.15cm,干粒重高3—4g;神池莜麥籽粒白黃色,與異地同品種比較,神池莜麥黃度較深;神池莜麥籽粒整齊且飽滿,出粉率高達97%,而異地莜麥出粉率最高95%。神池莜麥加工的面粉白黃色,黃度大于異地,筋度高,粘性差,口感好,吃水多,耐寒耐饑。
神池莜麥 山西 山西省神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神池縣龍泉鎮、義井鎮、八角鎮、太平莊鄉、虎北鄉、賀職鄉、長畛鄉、烈堡鄉、大嚴備鄉、東湖鄉等10個鄉鎮24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2′00″~112°18′00″,北緯38°56′00″~3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