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云:“晉南有三寶:猴頭、紅柿、稷山棗。”晉南紅柿,以皮薄果大、肉細漿多、味甜無籽等特點而著稱。
▽晉南紅柿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柿子在山西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主要產于晉南各縣。西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便有黃河中游兩岸栽種柿樹的記載。
▽晉南紅柿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柿子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運城一帶所產“七月紅”,汁中纖維較多,含總糖達11.75%,含酸0.02%,含單寧0.17%,含水76.86%。垣曲一帶所產“八月紅”,含總糖達12.78%,含酸0.03%,含水71.2%。
柿子除生吃外,還可加工成柿餅,或與雜糧混合磨成面,作為主食。有經驗的果農還用以代替糧食,用以釀酒、制醋,別有風味。被稱為“木本糧食”、“鐵桿莊稼”。晉南柿子除食用外,還可入藥治病。
柿蒂含糖、鞣質、三萜酸和樹脂酸,味苦,性平,入胃經,降氣止嘔,治呃逆和夜尿等癥。柿餅所生柿霜,入心、肺經,清熱潤燥、化痰,治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
柿酒能順筋、熱骨、解愁、御寒。古醫方“柿錢散”、“柿蒂湯”均能治多種疾病。此外,用柿制漆涂飾門窗、家具、雨傘、紙扇,也非常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