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肉,原是天津風味的菜肴之一,它是在大燉肉、紅燒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壇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經濟實惠,群眾喜愛。
▽鐵嶺李記壇肉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據記載,鐵嶺李記壇肉在遼寧頗有名氣。一九一八年,天津人李學新逃荒來到鐵嶺,定居后,用小本經營天津風味的燉肉館。李家原是使用鐵鍋燉肉,賣剩下的肉涼了有鐵腥味。
李學新在砂鍋燉肉的啟示下,將剩下的肉放進舊腐乳壇子里重熱,肉不但沒有腥味,還有一種特殊香味。從此,李學新改用壇子燉肉,并改名為李記壇肉館。
▽鐵嶺李記壇肉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李記壇肉有一套獨特操作方法。他選料講究,注意刀功制作精細,一絲不茍。在選料時,購買二民豬的前槽和腰部。切成六分見方肉塊,先用急火爆炒,掛上糖色,待肉塊金黃透亮時,再放面醬、姜、蔥、蒜、大料、腐乳、鹽、醬油等調料,急火燉上。
做壇肉最講究火候,要掌握先用急火、后用慢火、再用微火(也稱葡萄火),三種火作用各異,急火可使各種調料浸入肉內,慢火將肉中的油滲出,使肉達到肥而不膩,約六分熟后,盛入壇內轉入微火,直至將肉燉至酥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