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2012中國阿膠冬至滋補文化節”的舉行,一場滋補的風潮席卷全國。作為養生大國,中國人在冬至節氣都有進補滋陰的養生傳統,尤其是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地區,特別是東南亞的華人也非常注重養生。
諸葛亮借東風那天是哪天?冬至日。《易經》中早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整個冬天都刮西北風,所以曹操不怕來自東南的火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冬至那天一過子時,陽氣升發的時候,開始刮東南風,結果就導致了火燒赤壁。
正是因為冬至所處的特殊時間節點,古時很多重病的人,只要熬過冬至,還有大概三個月到半年的生存的可能性,可是好多人都是熬不到這個極限。而此時,也是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的良機。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冬至進補的習俗,至《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而在很多人的認知觀念中,寒冷的冬季需要的是養陽。但實際上,取暖設備造成室內溫度較高,一味養陽就容易上火而傷陰,最合適的做法應是“善求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即通過滋陰補充陽氣。
“陰為體,氣為用。到了秋冬人的氣息要落,靠的是肺、胃和腎。腎藏精,由精轉化成氣,由氣轉化成神。如果冬天精收的不夠,來年怎么轉化成氣?所以秋冬堅決要養陰。”在12日舉行的中國冬至滋補文化節開幕式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向記者介紹道。
不僅如此,在《本草綱目》中“阿膠,《本經》上品,味甘,性平,無毒”、“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圣藥也”、“阿膠育神,人參益氣也”、“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癥”都是對阿膠滋陰的記載。
“我們現在的人實際上精氣神都不足,因為耗散的東西太多了。表面看起來不足的是陽氣,實際上就是陰血不足。這也就是《黃帝內經》‘奉陰者壽’一說的內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告訴記者,冬至滋補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氣,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為下一年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