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茶是浙江省松陽縣特產,松陽是“浙江生態綠茶第一縣”、“中國綠茶集散地”,自古盛產茶葉,唐代已成貢品,是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葉產業示范縣、中國茶文化之鄉 。宋代蘇東坡詩道:“天臺乳花世不見,玉川風液今何有。”明代占雨曾以“春色漫懷金谷酒,清風雨液玉川茶”的妙句描繪當時松陽茶葉的品質。2008年03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松陽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保護范圍以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政府《關于要求劃定松陽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的請示》(松政〔2006〕45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浙江省松陽縣現轄行政區域。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審核要求,松陽茶質量技術要求如下:
(一)品種
適制松陽茶的品種:迎霜、嘉茗1號、龍井43、白葉1號、銀猴等無性系品種和內質好的鳩坑有性種。其中適制松陽銀猴品種為銀猴。
(二)立地條件
土壤呈酸性,pH值4.5至6.5,非石灰巖發育成黃泥土和紅松泥,土層深度在0.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1.0%以上。
(三)栽培管理
1.苗木選擇:采用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育苗,種苗必須選用無病蟲害、生長健壯、根系正常的一年生無性系茶苗。
2.茶樹種植:
(1)定植時間分別為早春和初冬季節。
(2)定植密度為:單條播:每公頃苗數≤7.5萬株;雙條播:每公頃苗數≤9萬株。
3.樹冠培養:幼齡茶園進行3至4次定型修剪;成齡投產茶園通過輕修剪,一般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視樹勢情況確定重修剪或臺刈重新培養樹冠。
4.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不少于2500千克;追肥不少于3次;秋冬季結合深耕施基肥。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鮮葉采摘
1.采摘時間和標準:采摘期為春季。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至二葉。鮮葉質量要求芽葉完整,鮮嫩勻凈。其中松陽銀猴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
2.鮮葉運輸:必須用清潔、透氣良好的盛具裝盛,不得緊壓,注意保質保鮮,合理貯存。
(五)加工工藝
工藝流程:鮮葉攤放→殺青→揉捻→造型(僅適用松陽銀猴)→干燥→成品。
鮮葉攤放厚度1.5厘米至5厘米,殺青鍋溫280℃至300℃,其中松陽銀猴鮮葉攤放厚度1.5厘米至2厘米,殺青鍋溫150℃至200℃,直至殺透殺勻。揉捻掌握輕—重—輕揉捻原則,揉至茶葉成條,茶汁溢出。造型時松陽銀猴造型至茶葉銀毫顯露,達到八成干。
干燥:初干滾(烘)炒至九成干,出鍋攤涼。足干滾(烘)炒至手捏成粉,香氣盛發,使其含水量6%以下。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征:松陽茶外形條索緊結綠潤,湯色清澈綠亮,香氣香高持久,滋味鮮濃,葉底嫩綠明亮。其中松陽銀猴外形條索緊實翠潤、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清澈明亮,香氣栗香持久,滋味鮮醇甘爽,葉底肥嫩明亮。
2.理化指標:水浸出物≥38%,氨基酸≥4%(僅指松陽銀猴)。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志使用
松陽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浙江省松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