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國是瓷器的故鄉,醴陵的釉下彩則是我國瓷器中一顆鮮艷奪目的佼佼明珠。這種獨具一格的名瓷,是繼承湖南陶瓷優良傳統發展起來的后起之秀。
▽醴陵釉下彩瓷器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早在唐代品茶專家陸羽著的《茶經》中,就稱譽出產青瓷的岳州窯為當時全國六大名窯之一。到唐代,長沙窯首創了獨特的釉下花瓷,以釉下褐色、綠色、土墨彩繪裝飾產品,這在瓷業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至今保存的這類古瓷上還有“天下有名”、“天下第一”的款式,可見當時是十分名貴的,現在許多國外的博物館都珍藏著這種古瓷。長沙窯的這種新工藝,1000多年來,影響著湖南的瓷業,相傳至今,得到了不斷提高,醴陵瓷器就是一個突出的發展,250多年前醴陵就有了瓷器業。
1907年開始建立現代瓷器生產,特別在繼承長沙窯的傳統工藝上發展了釉下花瓷,將單色釉下花提高到了釉下五彩的新水平。
▽醴陵釉下彩瓷器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釉下彩不同于釉上彩,它的花繪在釉下瓷坯上,經過1300度以上的高溫燒成,畫面色彩從透明的釉層下顯露出來。畫面由于有釉層保護,平整光滑,了無痕跡,耐酸耐堿,不受磨損,晶瑩潤澤,永不變色。
也因為顏色是高溫燒成,不需要含鉛量高的熔劑,瓷質優良,不含鉛、鎘等有毒金屬,用作食具,衛生合理,一經問世,就普遍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