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馬王堆出土的2100多年前西漢古墓的漆器,是舉世聞名的稀有寶物。它的造型、繪畫藝術和制作工藝,處處閃灼著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燦爛光輝。每一個慕名來訪的國內外人士,無不贊嘆備至,自然也希望能得到一件作為紀念。
這種迫切心情,早為常德市工藝美術品廠的藝人所理解,而特地為游客仿制了整套的漆器。
▽常德仿古漆器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漆器,除繪制精致的兩具大漆棺外,還有鼎、鈁、鐘、盒、匕、厄、勺、耳杯、具杯盒、盤、盂、案、匜、奩、幾、屏風等器具共16類,184件。
胎骨質地有木胎、竹胎和夾綜胎(即脫胎)3種;y繪制方法有漆繪、油彩和針刻;y類型有幾何紋,有龍鳳、云鳥、花草紋,有寫生動物紋。紋飾細致、流暢,花紋除平涂外,大量使用了線條勾勒。
這些漆器的色彩運用,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常德市工藝美術品廠的藝人們,運用現代漆器技術,再現了2100多年以前的工藝。
▽常德仿古漆器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仿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外形內質都忠于原物。為此,常德市工藝美術品廠的工人、技術人員仔細分析了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的特點和制作工藝,并一點一點地進行試驗,不但要做到胎骨、造型、規格、漆色完全相同,而且要求繪畫圖案、漆質也一模一樣,這就很不容易。
做木胎要選用優質材料,還要加工處理,以防變形。做法上又有旋木胎、斫木胎和卷木胎多種,主要靠手上功夫好,才能做到造型與原物無異。漆質煉制,也要符合當時的工藝特點,保證仿制品也能放置千百年不變。
為練習繪畫,藝人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紋樣多樣,技法復雜,沒有一定繪畫素養和漆繪功夫是無法做到的。針刻這種技法,現代工藝上是很少用的,這恰恰又是一些精巧物件的特點,每一條流暢的線條,都凝結著藝人們的千辛萬苦,鐫刻著為游客服務的深情。
經過這樣細致繪制的圖案,達到了幾何圖形的線條準確有力,龍鳳花草圖案線條柔和流暢,寫實圖案線條生動活潑,針刻線條精巧纖麗。色彩上,不論是漆繪,還是油彩,都與原物一致,達到了協調富麗的效果。
精工制作,重視當年的工藝技巧仿制的漆器,確有使人亂真之感。對來湖南的遠道游客,能帶上幾件或成套的這種仿古器物,不僅是很好的古玩擺設,也是極有價值的科學研究資料。